第168部分(第1/4 頁)
在和河中地區的基地碎葉,在那次戰役中他見識到了唐朝軍隊的犀利,一千唐軍最後竟能殺透兩萬石國軍隊,逃回唐朝,現在大食軍全部調至河中平叛,東方空虛,唐軍會不會趁勢奪回碎葉,令他擔憂不已。
齊雅德的擔憂並沒有引起穆斯林的共鳴,他瞥了這個只知道打仗的下屬一眼,淡淡道:“事實上我在給哈里發的報告中已經提到了,什葉派的起義遠比意料的要小得多,只須呼羅珊的軍隊鎮壓便足夠了,但哈里發為什麼還要派賈法爾和老阿里率六萬軍來協助平叛,這其中的曖昧你想過嗎?”
齊雅德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家,但在政治上卻比較單純,他呆了一下,沒有明白穆斯林所說的話和唐朝出兵有什麼關係。
穆斯林見他沒有明白,便笑了笑,不再解釋了,事實上他之所以支援阿拔斯取代阿里後裔為哈里發,是有他的深思熟慮,什葉派是單一的伊斯蘭教派系,且缺乏寬容性,它的上臺必然會苛待其他派系,會導致各派系間戰爭的爆發,不利於建立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而阿拔斯派則屬於不涉宗教的世俗力量,它的上臺更能夠平等寬容地照顧各方面的利益。
另外什葉派主要集中在呼羅珊一帶,什葉派的壯大又必然會削弱他阿布·穆斯林在呼羅珊的影響力,因此他和阿拔斯達成秘密協議,他支援阿拔斯為哈里發,反過來阿拔斯保證他在呼羅珊的利益,這其中也包括他在河中地區的勢力範圍。
但阿拔斯的易變和反覆也讓穆斯林深為警惕,這次他已經以書面形式保證呼羅珊軍隊能夠平息什葉派的叛亂,阿拔斯還是把他的兄弟賈法爾和叔叔老阿里派來助戰,這其中的意思就顯得有些微妙了,尤其賈法爾已經被阿拔斯指定為哈里發繼承人,並準備正式更名曼蘇爾,而老阿里是阿拔斯王朝的第四號人物,派他們二人來助戰,阿拔斯的真實意圖已經呼之欲出。
所以鎮壓什葉派的起義,他絕不能容許阿拔斯插手。
想到這,穆斯林又對仍然有些不甘心的齊雅德道:“碎葉那邊有都摩支的三萬軍,他自詡蘇祿第二,如果唐朝不是重兵來襲,我想他應該能抵擋幾個月,什葉派的叛亂遠沒有我們想象的浩大,最多四個月我就能平息,平息了叛亂我們再轉過頭對付唐軍,唐軍進攻碎葉也需要準備,所以時間上應該來得及,信德那邊伊布拉欣有一萬多軍隊駐守,問題不大,關鍵就是時間,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用最果斷的方式平息叛亂,不惜殺戮,齊雅德將軍,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屬下明白!”
“好!你只要能在三個月內鎮壓撒馬爾罕的叛亂,我就讓哈里發封你為撒馬爾罕總督。”
……
就在大食軍急於鎮壓河中地區叛亂的同時,北庭的李慶安也同樣明白時間上的緊迫性,他已得到了正式訊息,康、安、史、小史、何、東安、米等粟特諸國都爆發了什葉派沙裡克的起義,有十幾萬人參加,許多粟特國也把這次起義看作是擺脫大食人控制的一次機會,因此各國的軍隊也參與的起義,但民間卻沒有那麼高的響應,尤其是襖教徒和佛教徒不願替什葉派賣命,紛紛躲藏起來。
這個情報讓李慶安意識到了起義的時間不會太長,擺在他面前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儘管他給李隆基的承諾是一年拿下碎葉,但李慶安卻知道,一旦大食軍真正進入碎葉,唐軍勞師遠征,想奪下碎葉是難之又難了,只有拿下碎葉,大唐在河中地區才有發展的機會,才能以碎葉為跳板,繼續向西挺進,因此碎葉對整個大局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為此,李慶安沒有時間從容安排安西軍政諸事,也沒有時間去考慮安西各將的忠心與否,在機會初顯之時,重奪的碎葉便成了壓倒一切地重中之重,他在回北庭的第二天便下達了戰爭動員令,動員令下,任何民用物資都必須服從軍方調動,唐軍動員了十萬民夫,一輛輛的大車,一頭頭駱駝,糧草、布匹、烈酒、武器、帳篷,大量的物資源源不斷地向西方五城運送而去,與此同時,兩萬北庭軍主力也開始大規模向西方五城調動,而葛邏祿和沙陀人各出五千僱傭軍,也跟隨唐軍作戰。
作為配合北庭主力的備戰,安西拔煥兵馬使荔非元禮也率六千安西軍向凌山方向調動,準備從南面策應對碎葉的進攻。
……
這天上午,李慶安天不亮就起來了,今天將是他正式出征的日子,他平靜的坐在大堂中,面前是一把冰冷的橫刀,他緩緩拉出一截,刀鋒泛著森森寒光,李慶安用手輕輕撫摸著刀鋒,他彷彿已經聽見了橫刀錚鳴,這時,身後傳來輕微的腳步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