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頁)
如張平伯所言。龍王出海,大雪將至,一場暴風雨後,青海周圍一日冷似一日,海面上寒風呼嘯,風象刀子一樣割人的臉龐,十月初八,天空飄起了一片片鵝毛般的大雪,天寶七年的第一場雪來臨了。
一夜之間,龍駒島上便成了白色的世界,長長的山嶺山彷彿一條白色脊背的巨蛇,伸向灰濛濛的水面,幾十名士兵正小心翼翼地清掃上山的道路,撒上粗鹽,讓雪融化乾淨,再鋪上一層乾草。
山頂上,已經開始修建的應龍城也被白雪覆蓋,十幾名士兵正忙碌地清掃上面的積雪,露出大片青幽幽的方石。
應龍城修建了一個月,已經有兩人高了,但他們現在遇到了一個築城的瓶頸。那就是石料不足,龍駒島上的花崗岩極為堅固,很難開採,而神威城那邊雖有石料,但吐蕃軍虎視眈眈一旁,無法大規模運送,由於石料不足,導致修城斷斷續續,從十月初三開始,已經停工五天了。
山腳下一百多頂帳篷也同樣被大雪覆蓋,龍駒島上的駐防士兵已增加至兩千人,另外還有一千人由於城堡尚未修建完成,暫時沒有過來,但在帳篷最西面卻有兩間臨時修建的石屋,幾名士兵在石屋裡進進出出,人人臉色嚴肅,使石屋更顯得神秘。
此時的石屋內熱氣騰騰,牆壁左右上方已經開了通風口,北風嗚嗚灌入,儘管如此,房間裡還是瀰漫著一股嗆人的惡臭,屋正中置一口大陶罐,陶罐下燃燒著火紅的炭火,李慶安這位龍駒島主已經搖身變成為了化學家,他戴著一個用木製的防毒面具,眼睛熬得通紅,正用一根木棍在不停地在陶罐中攪拌著。不時探頭察看陶罐中的物體。
在石屋的另一頭也支著一隻大陶罐,下面燃燒著炭火,陶罐中滾水沸騰,咕咕冒著漿白色氣泡,幾名士兵在陶罐周圍忙碌著,他們和李慶安一樣,也帶著木製防毒面具,強忍著惡臭,將用從鳥糞中掃來的硝土按八比一的比例加入麥稈草木灰,然後倒入沸水中溶解煮沸,約煮了一刻鐘,一名士兵喊了一聲,“可以了!”
另外幾名士兵立刻張開一幅麻布,緊緊拽著四角,麻布下是一隻大木桶,三名大漢用布包著陶罐邊緣,將陶罐提起,把沸騰的白漿水緩緩倒入麻布內進行過濾,料渣留在麻布內,而漿水則過濾進了木桶內。
“好了,再來!”
士兵們在火上架上另一隻陶罐。又把料渣倒入陶罐內再加熱攪拌一刻鐘,然後再一次進行過濾,最後將兩次過濾得到的白漿原汁混合後送到李慶安面前。
“將軍!這一桶已經好了。”
“好,我這裡也快好了。”
李慶安攪動的木棍有些吃力了,陶罐中裝的就是白漿原汁,水已經蒸發掉了大半,成為一種糖漿狀的黏稠液體,這時,李慶安把木棍交給旁邊士兵繼續,他取過一支長柄木勺,從陶罐中舀出一勺無色的粘稠漿液,將它倒入碗中,隨著溫度下降,漿液中迅速出現了一團膠狀物質。
“可以了,再過濾!”
立刻上來幾名士兵將陶罐提下,稍加冷卻,便在白布中再次過濾,白布中留下了一團團果凍般的無色膠團,而鹽水則被濾掉,又經過幾次加熱溶解再過濾,隨著溫度降低,最後得到了滿滿一桶提純後的白色晶體。
李慶安站起身,輕輕敲了一下蹲得有些麻木的腿,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就是他用傳統土法熬製的硝酸鉀晶體了,俗稱土硝。
“將軍,這東西管用嗎?”一名士兵好奇地問道。
李慶安笑了笑,取過一小塊已經凝固好的晶體,將它捻成粉末。扔進火紅的木炭中,木炭周圍頓時噼噼啪啪火星四濺,士兵們嚇得連忙跳開。
李慶安有些得意地笑道:“看見沒有,這可是好東西。”
幾名士兵不約而同地吁了口氣,這玩意兒居然能爆火。
“好了!把它抬到隔壁去,大家繼續。”
士兵們將提純後的土硝抬去另一間石屋, 李慶安則拎著一小桶土硝晶體回到了自己的營帳,為了解決採石的困難,他想到了黑火藥,黑火藥早在東晉時便發明了,但一直都是用於仙丹製藥,沒有人想到它的另一種作用。
但李慶安卻很清楚火藥的作用,只是他一直沒有時間好好靜下心來考慮此事,這次採石遇阻提醒了他,或許火藥可以幫他解決這個難題。
搞到火藥的配方不是很難,李慶安在龜茲時便從一名方士的手中弄到,硝石六成、硫黃兩成五、木炭一成五,將他們碾成粉,混合在一起便成了黑火藥。
龍駒島上有幾百年來積累的鳥糞,硝土應有盡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