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3/4 頁)
系都沒有。
李慶安不由冷笑了一聲,好一個下馬威!
“各位聽我說!”李慶安大喊了兩聲,但他的聲音立刻被海嘯般的叫喊聲淹沒了,此刻數萬漕工的聲音越來越大,情緒越來越激動,怒吼聲一片,你推我攘,開始騷動起來,數萬漕工有一點失控的趨勢了,現在不管衙役喊叫還是漕工的領頭人都無法控制局面了,若再不將他們安靜下來,要鬧出事端了。
吳清也沒有想到數萬人聲勢竟是如此駭人,汗水從他額頭上流下,他有些手足無措了,所有的官員都驚慌地看著他,現在該怎麼辦?
就在這時,李慶安向親衛副尉趙延嗣使了個眼色,做了一個手勢,一名臂長力大的親兵將一隻小型火藥包點燃了,他猛地向空中一拋,足丟擲二十丈高。
小火藥包在半空中猛然爆炸了,如平地一聲驚雷,一股濃煙騰起,數萬漕工霎時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
就在安靜的一剎那,李慶安高聲喊道:“我是觀察使李慶安,所有人都聽我說!”
他騎在馬上,中氣十足,聲音傳出去很遠,兩萬多漕工心中震駭,所有人都呆呆地看著他,連太守吳清也被嚇得呆若木雞,半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汴河漕運我一定會給大家保住,聖上給了我旨意,讓我無論如何要保證大家平安度過旱災,我李慶安向大家承諾,不會讓一個人餓死,不會讓你們背井離鄉,離開家園,請大家相信我!”
不知是誰先鼓掌,接著幾十人、數百人、上千人,最後掌聲如雷,歡呼聲響徹天空。
……
一場即將發生的漕工騷亂被暫時平息了,但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數萬漕工依然聚集在汴州漕運碼頭上,李慶安的承諾只能平息他們一時的激憤,但養家餬口的壓力使這些長年勞作在漕運上的男人們焦慮不安,等待著活命的糧食。
觀察使府內,判官劉嗣松和幾名衙役在向李慶安彙報著旱災下的民情,開封縣內的米價已經上漲到每鬥七百文,而且正以每天五十文的價格向上漲,搶購之風屢禁不絕,由於河水斷流,江淮的糧食運不過來,陸路上盜賊成群,許多去江淮運米的商人都死在半途,財物盡失,官府的倉米已經不多,隨時有停止賑災的可能。
現在各地官府都在等待著朝廷的安排,而朝廷的安排便是把他李慶安派來河南道調查情況。
千頭萬緒的事情一起襲來,每件事情都是迫在眉睫,但李慶安最感到憂慮的是聚集在漕運碼頭上的兩萬漕工,一旦他們再次鬧事,極可能就會釀成汴州動亂。
他正要起身去找吳清商量應對之策,這時,劉嗣松卻告訴他了一件讓他意想不到之事。
第二百一十四章 鴻門宴會
“使君,其實事情還沒到你想的那樣糟糕。”
劉嗣松吞吞吐吐說。他用一種略帶同情的目光看著上司,這個新任上司還不瞭解真實情況。
“如果事情很嚴重,吳太守早就來找你了,其實漕工的動向一直在他掌控之中,只有上午差點鬧事那一刻他把握不住,可現在……,使君,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李慶安慢慢坐了下來,他仔細琢磨劉判官的話,漸漸地,他體會出了一點味兒來。
“你是說,漕工的聚集就是他安排的嗎?”
“我可沒這樣說,事實上漕工們的家裡也快揭不開鍋了,他們沒有錢買米,他們也很想來鬧事,可是兩萬人居然一起來,就有點值得商榷了。”
劉嗣松還是說得吞吞吐吐,但李慶安已經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了,確實,兩萬漕工需要人組織,而組織漕工鬧事。這可是死罪,一般人是不會這樣做,也沒有那麼大的本事,把幾個州的漕工一起組織起來,他想了想,便不再提吳清,而是換了一個問法。
“你告訴我,這些漕工平時是怎麼運作的?”
李慶安在揚州辦過鹽案,當時杜泊生家族就以鹽幫的形式控制著江淮一帶的數千鹽工,汴州這邊也應該大同小異。
不提地方官,劉嗣松的話立刻變得順溜了很多,他笑道:“使君可能不知,這漕運和商業一樣也有行,有行頭,汴、宋、亳、徐,這一路漕河沿岸,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承運貨物的船行,這些船行有船隊,有駕船的船工,還有搬運貨物的漕工,每家船行擁有漕工數十人到上百人不等,這上百家船行中又有三家行頭,規模特別大,和官府關係密切,且都有各自的後臺,所有船行都聽他們三家指揮,一家是開封的徐家。一家是陳留陶家,這兩家都是汴州船行,還有一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