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2/4 頁)
一支約三百人組成的唐軍騎兵在山巒之間的溝壑中賓士。波悉山是外阿賴山的一部分,延綿千里,南面便是吐火羅諸國,而北面則形成了著名的費爾幹盆地。
波悉山盛產白銀,南北都有大銀礦,埋藏淺、品級高,易於開採,是大食最主要的銀礦來源。
此刻唐軍飛馳在波悉山的最西面,兩邊低緩的山坡上是濃密的森林,秋意染盡,叢林呈現出一派色彩斑斕的迷人景象,但唐軍卻沒有心思去欣賞這美麗的秋色,他們快馬加鞭,向銀城方向疾馳而去。
斥候校尉秦海陽是這次任務的執行者,他的任務便是探查銀城的駐防情況,為唐軍拿下銀城做前期準備。
“校尉!”
一名熟悉地形的石國士兵飛馳來稟報:“前面二十里便是駱駝山哨卡,過了哨卡便到哨卡再向前五十里便到礦山。”
“可有烽火臺?”
“去年我經過這裡,那時沒有烽火臺。”
秦海陽沉吟了片刻,去年唐軍還沒有進軍石國,大食軍沒有任何威脅,那時是沒有必要建立烽火臺,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食軍已增兵銀城。這個時候建立烽火臺的可能性已經大大增強了,一旦自己被烽火臺發現,那探查銀城的計劃就將化為泡影。
想到這,秦海陽立刻命令兩名斥候道:“去探查前方敵情,看看有沒有峰火臺存在。”
兩名斥候答應一聲,催馬前去了,秦海陽轉身命令其他人道:“就地下馬休息等候。”
唐軍們紛紛下馬休息,秦海陽休息了片刻,又吃了點乾糧,他看了看周圍的山勢,從他的經驗來說,這種山體應該不止一條路才對。
他將一名石國士兵招來,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展開地圖問道:“從這裡到銀城只有這一條路嗎?”
這名石國士兵都是獵戶出身,對這一帶的路十分熟悉,他搖搖頭,道:“倒是還有兩條小路,但山高坡陡,道路艱絕,人可走,馬難行。”
他話音剛落,前方突然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本來都躺在地上休息的唐軍紛紛跳了起來,張弓搭箭,緊張地注視著前方。
片刻,拐彎處出現了兩個黑影,漸漸走近,正是剛才去探路的兩名唐軍。眾人一顆心放了下來,兩名斥候飛馳上前稟報道:“前方懸崖上有哨塔,也有烽火臺,過去必然被發現。”
“那晚上過去如何?”
斥候搖搖頭道:“密林中藏有活動暗哨,晚上也難過去。”
秦海陽眉頭皺成一團,這可怎麼辦?這時,石國士兵忽然想起一事,急道:“校尉,還有一條路可以過去,就是遠了一點,需要繞行密水,比從這邊直走銀城要遠兩百里,好處就是沒有巡哨。”
秦海陽想了想,便斷然下令道:“那好,就走遠路!”
唐軍紛紛上馬,跟隨著石國士兵向另一條崎嶇的山路疾馳而去。
……
密水是發源于波悉山流向河中諸國的最重要的一條大河,最終流入阿姆河,米國、康國、西曹、何國、東安國以至安國都位於密水河畔,可以說密水就是河中諸國的母親河。
密水從波悉山南麓奔騰而來,出了波悉山後立刻變得平緩寬闊,極利於航運。從銀城運往撒馬爾罕的粗銀錠就是走水路,密水在波悉山分為南北兩條支流,銀城便位於北支流的中段,但這一段支流水流湍急,無法行船,一直要到五十里外才能行船,因此銀城的大食軍便在可以行船處修建了一座碼頭,駱駝隊需要先將銀錠從銀城運到碼頭。
這天上午,碼頭上面人聲嘈雜,一隊隊奴隸正將成箱的銀錠搬運上船,數百名大食軍手執長矛,警惕地在碼頭周圍來回巡邏。
接到大食國內的命令,銀城近百萬斤粗銀錠和一部分金錠要運往撒馬爾罕,這是銀礦近三年的鑄造量,由於大食內戰,銀錠一直存放在銀城內,這次唐阿戰爭爆發,大食維齊爾便下令將庫存銀錠運回庫法。
這次銀錠運輸數量巨大,走的就是水路,沿著密水向西駛進撒馬爾罕,再從那裡轉為駱駝走陸路運到呼羅珊木鹿,一共分為三批,第一批已經在十天前運走了,這是第二批,也是數量最大的一批,一共要運五十萬斤白銀和三萬斤黃金,一百多條船停泊在河中。
船是粟特人運貨的平底船,吃水深、運載量大,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笨重而不靈便,一般是聯隊運輸。
隨著最後一箱銀錠搬上船,一名大食軍官大聲叫喊:“裝船完畢,準備出發!”
船隊晃動一下,緩緩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