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3/4 頁)
來締結合約休息,休養好了,又撕碎合約繼續戰爭,擄掠唐民和物資,強佔土地,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高宗、武后、中宗、還有他的父皇和他自己,都在一個被動的怪圈中輪迴,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盡頭。
天幸吐蕃贊普死在石堡城之戰中,年幼贊普無法控制局面,使吐蕃發生了爭權的內亂,正如哥舒翰說的那樣,不抓住這次機會,總有一天吐蕃人會捲土重來。
李隆基攻打吐蕃之心已如鐵石,不可逆轉。河東災民的事件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心。
“朕想知道,賑濟這些災民究竟需要多少糧食,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朕的隴右戰役?”
李隆基聲音很冷淡,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他不需要去考慮如果賑災,他只需要結果,他只需要手下的大臣告訴他該怎麼解決問題。
“陛下,河東及河北南部的災民有百萬之眾,逃進關中的災民已超過二十萬,還在源源不斷湧來,這次災害至少要持續到六月夏糧收穫時,臣計算一下,最少需要五十萬石的賑災糧,才能應付整個災荒,逃進關中的災民也需要二十萬石。”
“不行!太多了。”
李隆基惱怒地打斷了李林甫的話,上次開會軍糧本來就不足,拿出十萬石賑災他都嫌多,現在要他拿出二十萬石甚至五十萬石糧食,怎麼可能!
“陛下請息怒,臣有兩個解決的方案,既能保隴右戰役如期進行,又能保災民得到救濟。”
李林甫的這句話使李隆基的臉色緩和了一點,“相國請說!”
李林甫穩定了一下身體狀況,徐徐道:“第一個方案是動員關中各田莊捐糧,臣有統計,關中五百餘個田莊歷年積糧加起來,至少在三百萬石以上,也不需要他們全部捐獻,只要把陳糧拿出來便可。那至少也有百萬石,當然,臣也知道上次開會定下來是購買,但這購買也需要時間,為了爭取時間,可用先貨後錢的辦法,或者先從各大櫃坊借錢購買,等各地方的錢到了後再還給櫃坊,這樣,至少可以先得到一部分糧食,緩解饑民災情。”
李隆基點了點頭,不愧是李林甫,方案很實用,他想了想道:“朕可以命各親王帶頭賣糧,先貨後錢估計不行,從櫃坊借錢是個好辦法,相國請說第二個方案。”
李林甫見李隆基同意他的方案,不由精神一振,連忙道:“老臣的第二個方案便是要防止關中饑民暴亂,正好可以將他們遣送去安西,可命沿途官府安排遣送,與其讓他們坐在長安等賑濟,不用讓他們邊走邊賑濟。這樣長安災民減少,暴亂的危險也消除於無形,更重要是可使關中的局勢迅速穩定下來,不至於影響到陛下的隴右戰役。”
李林甫這個方案一出,不僅李隆基認可,幾個重臣也一起贊同,陳希烈道:“陛下,這是一箭三雕之計,臣深為贊同。”
儲君李豫也欣然道:“臣孫也贊同,但需多派人手在沿途幫忙,多送草藥。防止災民斃命中途。”
對於李隆基,最關鍵是不能影響到他的隴右戰役,只要保證這個前提,他什麼都好說,這樣也好,把災民遣送走,也省得讓他心煩。
“李相國的方案朕準了,另外,李慶安所請調國子監學生和各地官員赴安西一事,也一併辦理,可命國子監學生沿途照顧災民,也算給他們一個鍛鍊的機會,還有安西軍赴河西迎接移民地請求,朕也批准了。”
李林甫趁熱打鐵,急忙道:“這兩個方案的前提都是要先穩住災民,懇請陛下答應,緊急調平準署的糧食賑濟災民,防止事態嚴重。”
“准奏!”
眾臣慢慢退下去了,李隆基卻叫住楊國忠。
待大臣們走盡,李隆基才問他道:“朕聽說你侄兒楊旺昨夜被人害了,這是怎麼回事?”
昨天晚上,鴻臚寺典客署署令楊旺去咸陽一家有名的兵器作坊辦私事,回來時遇到了一群年輕力壯的饑民,他出言不遜,被憤怒的饑民們拖下馬打死,至今兇手無從追尋。
楊銛聽說兒子被殺,一病臥床不起,楊家上下憤怒異常,紛紛給楊國忠施壓,命他查出兇手償命。
楊國忠反覆詢問逃回來的楊旺的隨從,只說是一群衣衫襤褸的年輕災民,個個身材魁梧,在攔路搶劫過往行人,正好被楊旺碰到了,可那群災民長什麼樣子,隨從根本就沒看清楚,至於楊旺去咸陽刀劍鋪做什麼。隨從們也茫然不知。
這件事讓楊國忠頭痛不已,其實他也不想管此事,最近事情多如牛毛,他哪有時間過問這件無頭案,只是迫於家族的壓力,他不得不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