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部分(第3/4 頁)
出河中並非是臣在怛羅斯戰役取勝的結果。”
“李將軍請繼續說,朕洗耳恭聽。”
“陛下,怛羅斯位於石國北部,距離撒馬爾罕尚有千里之遙,如果大食有心保住河中,他們完全可以繼續增兵河中,臣一場大戰後也急待休整,可事實上臣率軍開到撒馬爾罕時,大食軍已經全部撤走了,據臣所知,這是由於粟特人大規模地爆發了起義,而倭馬亞王朝又在遙遠的西班牙東山再起,使大食人無力鎮壓粟特人起義,他們這才被迫放棄河中,但臣斷言,遲則一年,大食軍一定會捲土重來,那時才是我大唐和大食軍真正較量的開始,所以臣對吐火羅的計劃是在大食重新進攻河中之前,先下手為強,拿下吐火羅,從吐火羅威脅呼羅珊,讓他們有後顧之憂,不敢全力進攻河中諸國。”
說完,李慶安取出他寫下的洋洋萬字的述職報告,呈給李隆基,“陛下,怛羅斯之戰的詳細過程和臣所有的計劃都在報告中,陛下可以慢慢詳讀。”
太監魚朝恩上前接過奏摺,轉給了李隆基,李慶安的眼角餘光迅速掃了御書房一眼,他覺得有些奇怪,怎麼高力士不見了,變成了魚朝恩?
他不知道,高力士已經被李隆基打發去檢查返回長安的進展了,李隆基在接見李慶安時,不希望高力士在場。
這時,李隆基已經翻開述職報告,正在看李慶安戰後對粟特各國的處置一段,他有些好奇地問道:“你報告中說的這個聯席會議是什麼意思?”
李慶安笑道:“陛下,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讓粟特各國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大食,以免他們各懷心思,最後被大食各個擊破,河中地區抗擊大食不能完全依靠唐軍,主要還得靠他們自己,其實安西軍不僅要對抗大食,還要防止吐蕃和回紇的侵襲,戰線很長,所以這次臣回長安述職,也是想向朝廷提出一些建議。”
“說說看,你有什麼建議?”
“臣有三個建議!”
李慶安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道:“第一是希望朝廷能將安西都護府遷至碎葉,以碎葉為中心,這樣不僅可控制安西北庭,更能南下吐火羅,西至河中,全面兼顧。”
李隆基沉吟片刻,李慶安西遷安西都護府的方案應該說是符合當前的形勢,倒也可行,不過這件事還須政事堂討論。
“那第二個建議是什麼?”
“陛下,第二個建議是加大漢人向西域移民,臣以為我大唐對嶺西始終不能長期控制的原因便是嶺西除碎葉之外,其餘地方基本上無漢人,這才導致這些地區對大唐沒有向心聚合力,相反,若漢人大量西遷,他們就會把中原的文化帶到嶺西,使嶺西逐漸漢化,這樣,我大唐便能長期控制西域,不再有小國們離心背叛之憂,同時也可以減緩中原因土地兼併而造成的矛盾激化。”
李慶安的最後一句話說中了李隆基的心事,最近一兩年因土地兼併引發農民造反的事層出不窮,各地不斷傳來失地農民佔山為王、落草為寇之事,令朝廷焦頭爛額,如果真能透過移民減緩中原的矛盾,這倒是一個良策,不過楊國忠也不停地提醒他,不能讓李慶安控制的人口太多,那樣他擁有的兵力就會更加暴漲,從而引發嚴重後果。
也罷,這件事再交給政事堂討論,他不想太過問,李隆基便笑道:“那第三件事是什麼?”
“陛下,第三件事是一件小事,臣懇求陛下允許銀錢在大唐流通,這件事雖小,卻事關安西數萬將士的切身利益,臣懇求陛下考慮?”
“為何事關安西將士的切身利益?”李隆基有些奇怪地問道。
“自陛下放權安西鑄錢,以支付給安西的賞賜和軍費,但實際上,安西的銅料很少,每年鑄造銅錢最多三萬貫,而陛下給安西軍的賞賜已經到六十萬貫,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臣便決定鑄造價值更高的銀錢來支付賞賜,嶺西銀礦頗多,銀的產量要遠遠大於銅,所以臣鑄造了三萬貫的銀錢,用於支付賞賜,可安西物資缺乏,要透過商人從中原到來,如果這些銀錢不能在內地流通,商人們就不會接受銀錢,這樣士兵們手上的賞賜便成了廢錢,這就會極大影響士氣,臣迫不得已,只能懇求陛下下旨放開金錢和銀錢在中原流通。”
下旨放開金銀錢在中原流通,對李隆基來說,確實是小事一樁,大唐在建國之初,便鑄造了一批金銀錢,就是準備配合銅錢流通,只是因為量太少,所以流通不起來,他現在關心的倒不是金銀錢的流通問題,而是李慶安一年能採煉多少銀子?能不能每年進貢朝廷一部分?
“大將軍,下旨放開金銀錢問題不大,可朕擔心量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