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2/4 頁)
種種原因,使安祿山的位置穩若磐石,甚至連監軍都懶得派了,相反,李隆基不僅派監軍去安西,甚至還派親王去坐鎮,就因為李慶安是漢人的緣故。
“七郎,安祿山會不會造反,我確實不知道,儘管現在也有一些流言,但都沒有確切證據,不過,大唐邊軍太重,而中原府兵空虛,這確實很大的危險,大唐四面皆敵,不可不屯重兵防禦,而從前的中原府兵又喪失殆盡,可朝廷又沒有這麼大的財力募兵充實中原,說到底還是土地兼併太狠的原因。”
“那聖上以為安祿山會造反嗎?”
高力士笑了,“聖上若懷疑他,早就把他調回長安了,七郎,聖上相信他,可遠遠超過相信你啊!”
李慶安默默地點了點頭,欠身道:“若高翁沒什麼事,我就回去了。”
“去吧!我叫你來,就是想告訴你,我已決定告老還鄉,不想再過問朝中之事了。”
高力士站了起來,笑道:“明天的早朝或許是我最後一次上早朝了,我入宮五十年,也曾權傾一時,得意如此,也不枉我人生一場,七郎,明天,我祝你再上一步。”
……
次日,天還沒有亮,轟隆隆的鼓聲便敲響了,坊門開啟,散居在各坊中的朝臣紛紛出門,頂著夜色向大明宮進發,一路上都是燈籠的世界,高品重臣則乘坐馬車,而低階官員則騎馬前行,一路上車輪聲轔轔,馬蹄聲敲打著地面,這是天寶十一年繼新年大朝後的第一次朝會,規模為大朝,在京七品以上官員都必須要參加。
高力士和他兒子已經共乘一輛馬車走了,他是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的身份參加朝會,李隆基身邊已經不再需要他。
李慶安的馬車也已停在門口,馬車便是哥舒翰送他那輛,昨晚他便直接乘坐歸來,馬車旁百名親衛左右護衛著,李慶安改乘馬車,對他們來說也是減輕了很大的壓力。
舞衣住在獨孤府,不在這裡,如詩如畫姐妹將李慶安送出了大門,“你們今天去獨孤府幫忙吧!我晚上可能會去軍營,不回這裡了。”
他給姐妹倆交代了幾句,便上了馬車,車伕長鞭一振,馬車起步,向大明宮方向駛去,馬車異常寬大,四周覆裹了厚厚的鐵皮,不懼弓矢,一盞橘紅色的燈籠掛在車轅上,上面用黑字寫著‘安西節度李’五個字,字型遒勁,另外馬車上還插著節度使的旌節,百名親衛個個高大威武,殺氣騰騰,格外地引人矚目。
馬車內點著蠟燭,光線明亮,李慶安坐在寬闊的車廂內,細細地讀著自己的述職報告,報告早已經交上去了,李隆基為此已經決定採納他移民安西的方案,同時也決定築唐直道,縮短大唐到安西的時間,包括李琮坐鎮安西,這些今天都將正式宣佈。
但李慶安還關心另一個細節,那就是從國子監和關中、隴右的各州府學中招募五百名年輕士子赴安西勸學,另外再從中原各州縣官府中挑三百名自願者赴安西任職三年,主要是負責建立州縣,安置移民,這兩條李隆基都沒有提到。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既然哥舒翰要發動兩線戰役,李隆基肯定要和自己單獨談一談,便可在那時提出這兩個要求。
翊善坊內住著不少朝官,大家幾乎都是同時出門,行至坊門時,車流和馬匹長長地排成了一隊,朝官們也看到了李慶安的馬車,眾人不敢靠近他,都遠遠地跟著,這時,坊門前面奔來一匹馬,馬上有一名報信兵大聲道:“大將軍何在?”
“有什麼事嗎?”李慶安挑起車簾問道。
“稟報大將軍,大食親王特使已經到了咸陽!”
第二百八十四章 朝會之爭(上)
“當!”一聲沉悶的鐘響。大明宮丹鳳門緩緩地開了,數百名提早到來的官員如潮水般湧入,今天舉行大朝的含元殿還沒有開啟,大部分官員都聚集在丹鳳門廣場上三三兩兩地談論著,這已經形成一種早朝文化,是朝臣們殿外的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這對於溝通共識、消除分歧和尋找政治資源,都有極大的好處,儘管李隆基已經有很久沒有上早朝,但傳統依然難以消失,大量的官員早早地抵達了。
楊國忠也很早便抵達丹鳳門廣場,他先到哥舒翰的府上,卻得知哥舒翰已經走了,他慌忙急趕大明宮,大明宮廣場上朝臣三五成群,各自低聲談論著什麼,楊國忠找了一圈,終於在龍尾道附近找到了哥舒翰,他正和左衛大將軍孫起翼及右武衛大將軍王思眾談論軍費不足問題。
“說到底還是朝廷對我們邊軍不夠重視,尤其上層的世家大族和皇室貴族對軍隊鄙視,他們尊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