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2/4 頁)
以拿他來做文章,殺一儆百,可皇祖父最後還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這明顯就是沒有誠意,或許就是他自己說的那樣,把最後積累的風險都推給自己。
李豫心中暗暗嘆息一聲,垂手不語,李隆基看出了他的心中並未服氣,這個孫子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也難怪了,看來這是一個固執的年輕人,也將是一個得罪人的皇帝,也罷,做皇帝總歸是要得罪人,自己不肯得罪權貴,就讓孫兒來做惡人吧!先讓他體會一下為政的艱險,也是不壞事,可是自己又必須保住孫兒的儲君之位,讓他不能因此被罷黜。
李隆基不由想到了自己今天的佈局,今天的佈局其實就是為保住孫兒的皇儲之位而做的準備,是他考慮已久的方案,提拔能力出眾、且為官清廉的李峴,他是宗室,又是原來的東宮黨,這是為了讓宗室支援李豫,其次提拔韋渙和裴旻,不僅因為他們是東宮黨人,更重要他們代表了大唐的兩大世家,韋氏和裴氏,這是為了讓世家支援李豫,而崔家和楊國忠走得太近,所以他沒有考慮崔翹,再次便是提拔李慶安為相,這固然是為了讓李豫得到軍方的支援,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李慶安一直便是他打算留給太子的柱樑,原本是想留王忠嗣給李亨,但王忠嗣權勢漲得太快,在他還沒有準備好時,王忠嗣便成熟了,再放下去遲早是個禍患,從他敢違抗聖意,拒絕攻打石堡城便可見端倪。
在軍權上他眼中容不下半點沙子,這便是他除掉王忠嗣的原因,而李慶安則是他繼王忠嗣後又選定給繼承者的柱樑,尤其是長孫,他們兩人年紀相仿,他們的思想更加接近,而且李慶安對前太子的忠心一直令他讚賞,他需要李慶安這個麼強有力的地方諸侯來保護他的孫子,先讓李慶安在安西發展實力,待長孫繼位前,便可將他調到隴右河西,以強大的軍隊來保護新皇的改革。
這就是李隆基考慮了整整兩年的佈局,他還不想告訴孫子,而是讓他自己慢慢地領悟,這樣才是他的進步,得讓他慢慢學會運用帝王之術來解決問題。
想到這,李隆基便微微笑道:“時間還長,以後有時間我們慢慢談,另外,我會讓高力士去東宮,他是朕的忠僕,他會教你如何處置政務。”
李豫再次跪下,給李隆基重重磕了兩個頭,“孫兒謝祖父的教誨!”
……
李豫告退了,李隆基有些疲乏,他正要下令擺駕回宮,這時一直候在旁邊的魚朝恩小聲道:“陛下,高翁說有急事要見陛下。”
魚朝恩原本是給李隆基研磨的小宦官,聰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宦官總管高力士賞識,便慢慢將他提升為御書房主管,魚朝恩伺候李隆基處理公務也有十幾年時間了,至今從無過失,也被李隆基認可,但兩年前東宮案爆發後,太子被廢,在這個重大問題上高力士沒有支援李隆基,而是極力替李亨辯解,這使他們之間牢固的信任關係出現了裂痕,李隆基開始慢慢疏遠高力士,先是剝奪了他批閱奏摺的權力,又剝奪了他主管監軍宦官的權力,最後連隨身伺候也不大用他了,而魚朝恩便是抓住了這個機會脫穎而出,漸漸取代了高力士,成為李隆基身邊的第一宦官,但唯一美中不足便是魚朝恩名不正言不順,內侍監令還是高力士,不是他魚朝恩,高力士還是驃騎大將軍、渤海郡公,他魚朝恩什麼都不是,只是個宦官而已,因此他要想真正取代高力士,唯一的辦法就是高力士離去,今天魚朝恩終於看到機會了,剛才高力士來求見聖上,乞骸骨告老還鄉,這是魚朝恩夢寐以求之事,所以儘管李隆基疲憊不堪,魚朝恩還是要讓李隆基接見高力士,錯過這個機會,不定高力士就反悔了。
李隆基正好也要找高力士,便點點頭道:“讓他進來吧!”
魚朝恩大喜,慌忙跑去通告高力士,片刻,高力士走進了御書房,他是來告老還鄉,想著終於要離開他伺候了近五十年的聖上,高力士心中也有些不勝唏噓,他慢慢跪了下來,“老奴參見聖上!”
高力士可以說是李隆基最信賴之人,他與高力士名為主僕,實際情為手足,他給了高力士最大的恩寵,高力士給了他最大的忠心,只是在廢太子一事,他們終於發生了矛盾,這個矛盾竟使他們不能相容,高力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深深刺痛了他,他說,‘陛下晚年廢太子,必將使手足相殘,親情泯滅。’
現在這句話不幸被高力士說中了,幾個兒子為爭位東宮勢同水火,棣王還喪心狂,炮製御駕前刺殺的假案,現在再看高力士,李隆基心中也湧起了無限的內疚,他笑了笑道:“大將軍來見朕還要稟報嗎?怎麼越來越生分了。”
高力士心中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