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2/4 頁)
白孝德答應一聲,轉身去了,李慶安這才問羅啟明道:“聯席會議的情況怎麼樣?”
羅啟明搖搖頭道:“聯席會議現在已經形同虛設,每次開會就會發生激烈爭吵,他們明顯分成了兩派,康、安、史三大國為一派,石國和其他小國是另一派,他們互相不服,使任何討論都難以成為決策,我前天已經派人去通知所有國王,要求開會解決目前局勢,另外,我還有一件事要彙報。”
“你說!”
羅啟明低聲道:“康國王宮中有侍衛偷偷向我稟報,說康國國王稍芬和大食有勾結,大食使者已經來了三次,另外,安國正王和史國正王目前都在撒馬爾罕,我懷疑他們在密謀造反之事。”
河中地區國王和大食有勾結,這在李慶安的意料之中,面對河中的亂局,大食無動於衷才是令人奇怪之事,他們必然會抓住這個機會擴大亂局,可以肯定,河中的亂局和大食有著密切的關係。
李慶安也心中有數,大食出兵河中已是必然,關鍵是他們出兵的時機,現在布哈拉雖大亂,但動亂還沒有在河中各國全線爆發,它們暫時被唐軍的戒嚴強行壓住,一旦出現任何情況,比如撒馬爾罕的糧食危機,就會立刻成為大規模動亂的導火線,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及時趕到河中,是完全正確的決定。
“大將軍,我們要不要把他們立刻控制住?我是指三國國王。”
李慶安搖了搖頭,“不要著急,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他們有所企圖,就不怕他們翻上天去,多派人手監視他們,另外可以用重金收買他們身邊之人,時刻掌握他們的動向,尤其要找出他們同夥,時機成熟便可一網打盡。”
“卑職明白了,卑職這就去安排妥當。”
“等一下!”
李慶安叫住了他,他取出一本厚厚的冊子,笑道:“這是崔乾佑給我上的萬言書,關於解決河中的方案,他的長遠建議是按信仰不同,分為兩個國家,這個我不是很贊成,但他的短期方案我比較贊同。”
“大將軍說的是按居民區分開居住?”羅啟明記得在議會上,崔乾佑曾經提過這個方案。
“不!那個方案已經被我否決,他換了一個新方案。”
李慶安道:“他建議是分而化之,什葉派中總會有強硬派和溫和派之分,只要找到這兩派的首腦,我們嚴厲打擊強硬派,大力扶持溫和派,只要我們和溫和派達成共識,再約束祆教徒的過激行為,我想矛盾應該能得到緩和,局勢也會漸漸平息,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建議,而且我沒有猜錯的話,大食和康國國王也一定在爭取穆斯林中的強硬派領袖,所以你的任務就是儘快找到溫和派的首腦,我要親自和他們面談。”
……
隨著唐軍正式解除了戒嚴,原本冷冷清清的撒馬爾罕街頭立刻變得熱鬧起來,男人們湧出家門,以最快的速度向餅店和糧鋪狂奔,城內的十幾個粥棚前都迅速排滿了長隊,婦女和兒童拿著陶罐、長瓶焦急地向前伸頸探望,在密水河邊,更是擠滿了密密麻麻來取水的男女,人聲鼎沸,祆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擠在一起,爭先恐後地在河中打水,不少孩子都跳進河中,無憂無慮地大笑,享受著陽光和自由,這一刻,信仰的爭端已經顯得不重要了,生存才是第一要務。
大街上人來人往,牽著駱駝的商人出現了,一隊隊士兵在街上巡邏,維持秩序,他們不再隨意干涉民眾們的行為,二十人以上的聚會隨處可見,這意味著戒嚴的正式取消。
李慶安坐在馬車中望著街頭的情景,一排排白色的平頂房層層疊疊地在城市中鋪延,到處可聽見焦慮地喊聲,不時可見一群年輕人互相追逐,爭搶懷中藏掖著的幹餅,這座被焦慮、飢餓和宗教衝突折磨的城市,使李慶安心中沉甸甸的,撒馬爾罕是河中地區最大的城市,尚且如此混亂,可想而知,別的城市又該怎麼樣的焦慮。
李慶安開始意識到他最初的妥協是一種錯誤,正是他為了穩住初期局勢,便保留了所有的勢力,包括河中各國的國王,但正是這些居心叵測的國王導致聯席會議形同虛設,河中地區最終出現了一種無政府的權力空白,使各個教派的首領得以迅速填補這一權力空白,應該說,這是爭端產生的重要原因,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搭建一種新的權力架構,讓世俗政府取得主導權。
李慶安思考著各種可能的方案,取消聯席會議,恢復各國自治,建立起親唐政府,大唐只掌握軍隊,待大唐完全控制住河中後,再慢慢實施各種改革,不能操之過急,李慶安漸漸找到了解決河中危機的長遠辦法,再配合短期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