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第1/4 頁)
攏�蛐砘褂斜鸕腦�頡�
“陛下可有方案?”
李隆基微微笑道:“朕只有一些想法,具體方案還要中書省來草擬。”
“臣願為陛下分憂!”
李隆基沉吟一下便道:“李慶安這次能擊敗大食,鞏固了河中地區,朕以為他功高甚為,而且他提出了在嶺西改變羈縻州府,而實行軍政直管,遷安西都護於碎葉,這些朕都贊同,但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是那樣,李慶安的權力未免也太大了,而且路途遙遠,朝廷控制不力,這很危險,所以朕考慮在安西實行軍政分開,或者實行安西大都護實管,相國以為如何?”
李林甫心中一跳,李隆基果然要限李慶安權了,實行軍政分開恐怕對李慶安打擊太大,現在李慶安在風頭上,估計李隆基不敢採用這一條,而實行安西大都護實管相比則稍微柔和,而且他和自己商量此事,應該也是這個意思,關鍵是派誰去實管?
李林甫想了想便道:“都督州實行軍政合一歷來是定製,而且嶺西剛剛平息,立刻派專人去管理政務,似乎有些不妥,以軍代政更容易讓胡人接受,臣偏向於後一條,實行安西大都護實管。”
李隆基笑了,“朕也是這個想法,而且朕想派一名親王去安西,當然,朕並不是想削李慶安的權,只是有個親王坐鎮安西。朕更加放心一點,相國以為如何?”
李林甫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了,其實就是派個監視者,倒並不一定是奪權,他立刻道:“陛下,既然不是削權,臣建議索性也不用加封安西大都護,這樣可以避免將來的矛盾,或者改封隴右道諸藩安撫大使,可以常駐安西或者北庭,這樣就比較含糊一點,不會讓李慶安敏感,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唐朝隴右道的範圍極廣,從隴右以西,包括隴右、朔方、河西、安西一直到大唐的最西面,都是隴右道的管轄範疇,李林甫提出這個方案,顯然就更為弱化李隆基的削權意識,從他本意他反對李隆基再派親王赴安西,他認為沒有必有,但他也知道李隆基的偏執。決定好的事情是不會輕易更改,只能加以引導弱化。
李隆基想了想,這樣也好,在安西本身就有宦官監軍,這樣再給李慶安加一道箍,這樣軍政都有人監視,諒他也不敢請舉妄動了,想到這,他便笑道:“既然朕和相國達成了監督共識,下面朕就想說一說如何擴張安西的實力了。”
李林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李隆基是想擴大安西實力,但又不放心李慶安,這才決定派親王去坐鎮,當真是禍兮福之所倚,他連忙道:“請陛下訓示!”
李隆基取出了李慶安厚厚的述職報告,道:“李慶安的述職報告中,最讓朕心動的就是他提出的遷移失地農民赴安西開墾的建議,從而在實質上控制安西,並且可以部分解決因土地兼併而積累的矛盾,朕這幾天反反覆覆考慮過了,這確實是條良策,朕決定採用,在三年之內,陸續遷四十萬戶失地農民去安西,在今年,先向安西遷移十萬戶關中及河南、河東失地農民,這三地土地矛盾最為嚴重,以免他們聚眾造反,同時賦予安西都護府移民安置權。這樣,朕就必須派親王坐鎮安西,另外朕還打算修建通往安西的唐直道,以縮短長安到安西時間,加強朝廷對安西的控制。”
‘大手筆啊!’李林甫暗暗讚歎一聲,誰說李隆基昏庸無為了,他清醒起來比誰都厲害,移民四十萬,修築唐直道,徹底控制安西,當年太宗皇帝也沒有這麼大的魄力。
“陛下,那如何封賞安西軍和李慶安?”
李隆基點點頭,繼續道:“封賞安西軍容易,朕給了安西鑄幣權,又準金銀錢流通,可以繼續給他們額度,朕考慮在六十萬貫左右,陣亡將士可就地給予土地撫卹,倒是李慶安的封賞,朕有點拿不定主意。”
“陛下說說看,臣給陛下斟酌。”
“嗯!”李隆基嘆了口氣道:“朕打算讓他與安祿山同爵,加封驃騎大將軍,校檢兵部尚書。實封五百戶,這些都好辦,關鍵是爵位,李慶安現在已經是庭國公,再向上一步就是郡王了,朕若真封他為郡王,恐怕他資歷又淺了一點,安祿山雖為東平郡王,但畢竟資歷擺在那裡,人人都服氣,封李慶安為郡王。朕擔心其他人不服啊!”
李林甫想了想便笑道:“陛下,臣倒有個折中方案。”
“哦!相國快說。”
“陛下不妨群封,不單獨封李慶安一人,臣一直就有這個想法,只封安祿山一人為郡王,似乎有些不妥,對哥舒翰不公,正好陛下今天說起此事,臣便建議哥舒翰和高仙芝同封郡王,畢竟他們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