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2/4 頁)
”
“起來吧!”
“謝陛下!”
楊國忠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他已經知道江採萍進宮了,可他卻絲毫不敢提此事,便笑道:“陛下召臣進宮,是為明天朝會之事吧!”
“正是此事,你是吏部尚書,朕想和你商量一下明天的封賞。”
“是李慶安的封賞嗎?”楊國忠小小翼翼地試探道。
李隆基點點頭,“不僅是李慶安,還有高仙芝和哥舒翰,高仙芝平定南詔,朕只賞賜了劍南軍,卻沒有封賞高仙芝本人,哥舒翰也一樣,他攻下吐蕃樹敦城有功當賞,朕明天也要一併封賞。”
說到這,李隆基取出桌上一本厚厚的奏摺,這是李慶安為安西軍上奏的請賞清冊副本,正本已經轉給兵部了,他把奏摺開啟看了看,道:“李慶安給安西軍的功臣請賞,人數雖然多了一點,但朕還是決定答應他,明日朕在早朝上會宣佈,你就不要阻撓了,知道嗎?”
這件事楊國忠已經事先得到了令狐飛的通氣,他心中有數,便躬身道:“臣不敢越權!”
“嗯!”
楊國忠的這句話讓李隆基感到滿意,懂得進退才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現,他將奏摺一合,又道:“前年朕封了安祿山為東平郡王,這件事非議頗多,朕也有壓力,當然,朕不能再削他的郡王,所以朕考慮再酌情增加兩名異姓郡王,你說說看,明天三人中,朕該怎麼分配這兩個名額?”
楊國忠揣摩李隆基的意思,按理,封郡王一事輪不到和他商議,李隆基自己便可以確定,相必他已經想好了,可現在有又點改變主意,便找自己來商議,他一定是想取消李慶安的郡王資格,讓自己來出面反對,一定是這樣,今晚他沒有得到獨孤明月,心中惱羞成怒了。
想到這,楊國忠搖頭晃腦道:“冊封郡王,臣以為不僅要有軍功,更要有資歷,李慶安雖然軍功卓著,但畢竟他的資歷淺了一點,所以臣認為哥舒翰和高仙芝二人可封郡王,李慶安等再過幾年,便可以考慮。”
楊國忠以為自己猜測得不錯,有些得意洋洋,他雖然動不了安西軍的封賞,但讓李慶安不能如意,他心中也十分痛快。
不料,李隆基卻搖了搖頭道:“朕的意思是從高仙芝和哥舒翰之間選一人,另一人李慶安不用爭議。”
楊國忠一呆,他竟揣摩錯了聖意,李隆基居然還是要封李慶安,他臉上不由露出尷尬之色,乾笑一聲道:“如果是這樣,臣以為哥舒翰居功更偉,可為郡王。”
李隆基還是搖了搖頭,“其實朕的想法是封高仙芝,哥舒翰遲封,叫你來,是想讓你在明天早朝之前給哥舒翰通一個氣,只要他打贏今年的東西兩線戰役,朕就一定會封他為西平郡王,記住了嗎?一定要事先給他通個氣,以免他心中不服。”
楊國忠這才明白李隆基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安撫哥舒翰,他連忙躬身道:“臣明日一早去找哥舒翰!”
“好吧!”
李隆基心中惦記著梅妃,便準備起身了,這時,楊國忠又笑道:“臣還有一個建議,以保證哥舒翰的兩線戰役有足夠的錢糧供給。”
這倒是李隆基很關心之事,發動兩線戰役他最擔心的就是錢糧不足,錢的問題倒可以透過銀錢流通來解決,關鍵是糧食,他測算了一下,這場戰役至少要準備一百萬五十石糧食,可是這兩年關中、河東、河南一帶的稅糧越來越少,他當然知道這是土地兼併嚴重的原因,導致年年入不敷出,對江淮的糧食依賴越來越大,去年平叛南詔,幾乎耗盡了太倉庫糧,他正發愁糧從何來?楊國忠便提出了建議。
他精神一振,連忙道:“你快說,有什麼辦法?”
楊國忠見李隆基重視,便得意洋洋道:“臣兼任轉運都使,一直便在考慮如何增加江淮調米量,臣認為有兩個方案可增加糧米運量。”
“繼續說下去!”
“第一是增加漕運線,現在一年漕運糧食不過三百萬石,主要就是受限於漕運能力,臣考慮能不能增加一條長江漕運線,從長江轉漢水北上漢中,最後陸運到長安,臣以為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二百萬石的糧食;第二便是監督,臣以為江淮地方官不力也是一個原因,他們總是訴苦困難,臣認為這是藉口,所以建議派親王坐鎮江淮,督促地方官運糧!”
第二百八十三章 高翁決定
走長江漕運並不是楊國忠的創意。當年裴遵慶主政漕運時便提出過這個方案,事實上也曾小規模運送過,但後來沒有大規模推廣,但派親王坐鎮江淮確實是楊國忠的專利,歷史上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