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第1/4 頁)
了,他已任命安西大將雷萬春為雲州都督、振武軍節度,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派手下去佔領了雲州,我估計是他和安祿山作戰之時發生的事情。”
令狐飛沉吟了片刻,道:“殿下,臣建議答應李慶安的要求。”
令狐飛的這個建議引起一片譁然,幾名文官還沉得住氣,陳玄禮站起身怒道:“令狐使君為何要答應?若讓他伸手進了河東,那他就從四面將關內道包圍,他下一步必然會吃掉關內道,使他的控制地連為一片,如他再吃掉關內道,那麼長安還保得住嗎?令狐使君難道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嗎?”
儘管李亨也為令狐飛的建議感到一絲不滿和驚訝,但他知道令狐飛不是妄言之人,便擺擺手道:“大家先安靜一下,請令狐使君把話說完。”
會議室又一次安靜下來,令狐飛看了眾人一眼,淡淡一笑道:“我並非是想把河東膏腴之地給李慶安,其實我和殿下讓出朱雀大街以西一樣,也是迫於形勢,大家不妨把我當做李慶安,我現在提出要河東七州一府,大家都反對,那好,我可以放棄河東,我改要河南道,你們給不給?”
令狐飛的最後一句話問得所有人張口結舌,是啊!如果李慶安不要河東,改要河南道,他們給還是不給?名義上河東河南都屬於朝廷,但朝廷又屬於誰,還不就是他們這兩大勢力嗎?李亨又要河東,又要河南,李慶安會答應嗎?按照利益對等原則,河東河南應該是他們各自佔領一塊。
半晌,崔渙對李亨道:“殿下,臣支援令狐使君的建議,李慶安既然已經佔領雲州,那麼他對河東北部就勢在必得,總不能因為我們的反對,他就撤軍離開雲州吧!我們考慮問題應該實際一點,索性就答應李慶安控制河東北部,然後我們控制河東南部以及河南道,這樣我才有實力和劍南、荊州、揚州等軍隊抗衡,也正好把對付安祿山之事就交給李慶安去,我們全力對付荊州和揚州之軍。”
如果說令狐飛的地位稍低,話語權還比較弱的話,那麼崔渙的表態便份量重了很多,隨後房琯和王珙也先後表示了同意。
李亨本來是處於猶豫之間,才想和大家商量,既然大部分人都贊同把河東北部劃給李慶安,李亨也就順從了眾人的意見,他隨即對李俅道:“那李少卿就辛苦一趟,替我去找李慶安,就說我同意他的三個方案。”
……
隨著李隆基南撤回蜀中,一場危機化解,關中的局勢漸漸恢復成了正常秩序,郭子儀的軍隊返回了關內道,李慶安大軍則向長安進發。
這天晚上,大軍行至咸陽境內,天色已晚,李慶安便下令就地駐紮休息,行軍了一天,眾人又飢又累,便立刻埋鍋造飯,安營紮寨,大營內忙碌吵嚷,格外熱鬧。
中軍大帳已經安好了,李慶安正和新幕僚韋青平談論著哥舒翰之事,韋青平的底細李慶安已經摸清楚了,他其實是關隴名門韋氏家族的成員,是禮部侍郎韋見素的侄子,從小在家族中長大,因為出身庶子而被家族所欺,十八歲那年便帶母親去了同州,那裡有他父親留下的幾畝薄田,從此他躬身苦讀,頗有詩名,與李白杜甫岑參等人為友,雖然平時放蕩不羈,但他卻心懷大志,一心想做一番大事,可惜找不到投奔明主的機會。
這次李慶安回京,他便斗膽在街頭放歌,終得李慶安的重視,聘他為幕僚,連連給李慶安出了幾條大計,包括這次離間哥舒翰和李隆基,也是他的計策,但韋青平卻沒有想到李慶安竟會利用楊暄來做信使,這不僅離間了哥舒翰和李隆基,還把楊國忠也收買,可謂一箭雙鵰,這個結果讓韋青平讚歎不已。
“大將果然目光長遠,懂得放長線釣大魚,我看不出兩年,哥舒翰必死在李隆基的刀下。”
李慶安微微嘆息一聲道:“其實哥舒翰死不死我並不在意,我在意的是他手下的五萬隴右軍,這支軍隊很多人都有高原作戰的經驗,讓他們去兩湖魚米之鄉,未免可惜了,他們應該回隴右對付吐蕃才對,好在大部分士兵的家人都在隴右,我們倒要想想辦法,讓這些士兵都回來,就煩勞先生替我謀劃一下此事。”
“大將軍有令,屬下自當遵從,不過請給我幾天時間,讓我好好想一想。”
“不妨!不妨!此事不急,可慢慢來。”
兩人正在說話,帳外忽然傳來了親兵的稟報:“稟報大將軍,南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
李慶安笑了笑,對韋青平道:“我這員大將臉皮比較薄,我等會兒要訓他,先生先回避一下吧!”
“好!我這就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