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部分(第3/4 頁)
不會虧待你。”
姚四郎怔怔地看著桌上的紅布包,漸漸地,他的眼睛眯了起來,眼睛閃爍著一種貪婪亮光,一萬貫錢啊!
……
渭南縣位於長安以東約二百餘里,是關中平原上土地最肥沃之縣,同時也是關中土地兼併最嚴重的一個縣,自耕農幾乎消亡殆盡,中小地主也越來越少,一片一望無際的土地大都屬於某個權貴的田莊,附近村莊的農戶也成了田莊上的附屬,終年勞作,只能拿到一點賴以餬口的微薄的糧食,稍有天災,便會有大量的農民破產,或賣身為奴,或遠走他鄉。
渭南縣最大的一座田莊便是皇莊,也就是大唐皇帝的莊園,李隆基在他執政的四十多年中,也攢下了大量的田莊,分佈大唐各地,他本人也是大唐的最大地主,渭南的皇莊只是其中之一,佔地一萬頃。
將皇莊分給自耕農是大唐建國百年來從未有過之事,因此它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個風向標,代表了皇帝對土地兼併的態度,能將自己的土地都分掉,就意味著大唐皇帝對治理土地兼併有著最堅定的決心。
這就是李豫要親自來渭南宣佈此事的原因,他要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態度。
天還沒有亮,三千御林軍護衛著李豫的龍駕,以及清田使李硯和二十幾名官員,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向渭南縣開去。
本來李豫還準備帶太子李適前去,但李適卻突然腸胃疼痛,無法隨同,李豫只得獨自去渭南縣。
此時已到了初夏,天氣變得炎熱起來,天還沒有大亮,關中平原的土地上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靄,冬小麥已經成熟,將關中平原上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麥田裡到處是忙碌的農人。
御林軍護衛著李豫的馬車在官道上快速行走,二百里的路程至少要走兩天,李豫乘坐的馬車更是體積龐大,車廂寬達三丈、長八丈,分隔為三間大房,一間辦公的車房,一間起居房,還有一間是他的寢房,整輛馬車由八十一匹挽馬拉拽,車輪寬大,在平整的官道上行走得格外迅速。
馬車裡,李豫已經有些看膩了窗外的景色,空氣中的熱浪讓他有些不耐,他便拉上了車簾,隨手開啟了一本奏摺,這是湖州太守上的奏摺,湖州官倉已滿,有兩百萬石糧食和一百五十萬貫錢,希望能儘快運至長安。
這本奏摺讓李豫微微嘆了一口氣,又是喜又是憂,喜是江南的州縣還沒有完全失控,在這本奏摺中便提到越州、杭州、明州都有類似的情況,四州太守準備秋天聯合進京述職,吳王李璘雖然控制了揚州至蘇州一帶,但他還不能一手遮天,說明地方官府對他並不是完全效忠,這個訊息讓李豫感到歡欣鼓舞。
但他憂心的卻是,李璘的八萬大軍已經完全扼斷了河道,浙東諸州有再多的糧食也無法運出,最後只是白白便宜了李璘,李豫閉上了眼睛,他在思考下一步的對策,如果李慶安入朝為相,可以利用他的實力率先剿滅李璘,一定要保住江南的錢糧能源源不斷地運來關中。
他沉思了片刻,便吩咐身邊伺候的小宦官道:“四郎,去把李先生請來。”
“是!奴才這就去。”
叫四郎的小宦官迅速去了,片刻,李泌趕來,他上了馬車,對李豫躬身施禮道:“臣參見陛下!”
“師傅請坐下來說話。”
李泌坐下,李豫親手給他倒了杯涼茶,笑道:“天太熱,喝杯涼茶解解暑氣。”
“多謝陛下!”
李泌喝了一口茶,道:“陛下找我有事嗎?”
李豫點點頭道:“朕想和你商量一下李慶安之事。”
他嘆了口氣道:“朕剛剛得到訊息,李慶安已經派兵佔領了靈州,而且他在延州和慶州各駐兵三千,朕擔心他連關內道也不肯放過了。”這件事也同樣讓李泌感到頭疼,本來他們的底線是李慶安佔領河西,不料李慶安胃口太大,竟趁靈州和關內道空虛,一舉將之佔領,這就突破了他們的底線,這讓李泌也無計可施。
他想了想便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李慶安必然還想在關中駐軍,這樣對他本人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他沒有這麼多軍隊,唯一的辦法只是攤薄,一個地方駐一點兵,這樣不但形成不了實質上的佔領,而且會讓大唐民眾反感,懷疑他的動機,李慶安應該也明白這一點,我的意見就是陛下暫時什麼都不說,也不承認他的佔領,隨便他怎麼折騰,等他折騰得差不多了,他就會發現他其實吃不下這麼大的地方,自然會來和陛下討價還價,換取其他的利益。”
李豫想了想,確實也只能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