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第1/4 頁)
這時,他又想到了皇祖父提出了苛刻條件,無非是讓自己宗室認錯,恢復土地兼併,怎麼可能!李豫這才想起李硯勸他的話,抄沒了霍國公主的田產家財,既然已經走出這一步了,那就不要指望宗室會原諒他,李硯說得對,既然已經做了,就索性狠到底,儘可能多的攫取糧食和錢財,給自己募兵。
這一刻,李豫下定了決定,只要自己手上有五十萬大軍,再用郭子儀等老將統帥,哪又何須李慶安,什麼安祿山、蜀王、荊王、吳王,他都可以一掃而光。
李豫心中豁然開朗,他急切地想回大明宮,快到大明宮時,一名侍衛在龍輦外稟報道:“陛下,左相王珙有急事求見!”
李豫點點頭,“請王相國去朕的御書房候見。”
第四百二十三章 迎戰安賊(上)
李豫直接回了御書房,此時已是黃昏時分,李泌已經回府了,李豫坐回自己位子,立刻吩咐左右宦官道:“速去將李尚書請來。”
宦官去了,李豫躺了下來,輕輕捏了捏兩邊的太陽穴,這時他忽然想起王珙還在外面候見,便連忙命道:“快請王相國進來吧!”
片刻,王珙匆匆走了進來,躬身施禮,“臣參見陛下!”
“相國,你說有急事找朕,是什麼事?”
“陛下,臣發現了一些端倪,不管是蜀王還是荊王,他們都明哲保身,不肯賣命,臣就在想,不管他們怎麼拼鬥,就算他們贏了,可將來的東宮之位只有一個,他們怎麼分?如果臣沒有猜錯了話,這個位子應該已經定給蜀王,那麼蜀王和荊王之間就有了矛盾,所以臣有一計,可以離間他們兩人,至少讓荊王撤軍回荊州,那樣一來,孟雲將軍的軍隊便可以撤回防禦長安,不知陛下是否有意。”
李豫饒有興致地點點頭笑道:“你說說看,用什麼反間之計?”
“陛下可改封蜀王為秦王,這樣就會給外界一個錯覺,似乎陛下和太祖上皇達成了某種協議,將來由蜀王入主東宮,荊王必然會心生芥蒂,然後,陛下再派人假扮豫章太守上書,說吳王璘率八萬大軍沿江而下,正向荊襄進軍,給楊國忠一個錯覺,同時我們在漢中廣為宣揚,以荊王多疑的性格,他自會擔心他老巢丟失,這樣雙管齊下,臣敢肯定,荊王必會退軍。”
李豫細一想,李瑁確實是一個多疑之人,這個辦法不錯,可以採用,他立刻欣然道:“這個方法朕接納了,朕就委託給相國全權實施此事,蜀王該封秦王一事,朕明天就下旨。”
王珙見聖上採納了自己的建議,心中大喜,便告辭而去,又過了片刻,宦官來報,“李尚書到了!”
李豫連忙吩咐,“快快請他進來!”
他心中充滿了期待,他要和李硯好好商量,怎樣擴大深化對宗室權貴兼併土地的清算。
……
李慶安的大軍佔領了涼州後,並沒有停留,大軍繼續前進,目標直指會州,這天傍晚,經過兩天的渡河,李慶安的八萬大軍已經有五萬渡過了黃河,隨著天色昏黑,河面上的風力加大,水急浪高,李慶安便下令停止渡河,兩軍在黃河岸邊駐紮。
李慶安也已經渡過了黃河,他的大軍駐紮在離黃河約五里的曠野中,會州的州治會寧縣,在六里之外,可隱隱看見它黑黝黝的城牆,此時會寧縣也被安西所佔領,在城牆上有高高的烽火臺,假如有敵軍來襲,烽火臺會立刻通知數里外的唐軍大營。
大營中很安靜,士兵們經過一天的操練,都早早地休息了,李慶安的大帳中卻燈火通明,十幾名高階將領正聚集一堂,商議對安祿山的戰役,此時,朝廷的旨意還沒有傳到這裡,但安祿山軍隊已在延州渡過黃河的訊息卻已經放在李慶安的案頭之上。
和安祿山的這場大戰是必然的,這不僅是他們爭奪關內道的需要,也是安西軍東顧的第一戰,兩強相爭,勇者為勝,多年來,關於大唐實力最強的軍閥究竟是范陽軍還是安西軍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平息過,由於安西軍地處西域,離中原太遠,不被人瞭解,所以除了朝廷部分官員外,大唐民眾幾乎都公認安祿山的范陽軍要強於安西軍,這是很多人都親眼所見。
安祿山有三十萬大軍,從河北一路殺至河東,殺氣騰騰,無邊無際的軍隊對大唐軍民影響深刻,而安西軍卻只是一個遙遠的想象,他們遠在碎葉,一直和異族作戰,從來沒有在中原露過面,難以引起大唐民眾的共鳴。
“各位將軍,這是我們移師中原的第一戰,也是打出我們安西軍威的一戰,安祿山狼子野心,在河東魚肉民眾,橫徵暴斂,河東民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