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部分(第3/4 頁)
略看了一遍,又問送信人道:“哥舒將軍還有口信嗎?”
“回稟殿下,哥舒將軍說,若李亨攻佔荊襄會形成與安祿山夾攻中原的態勢,請大將軍考慮!”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李慶安又吩咐親兵道:“帶他們下去休息,不可怠慢了!”
親兵將送信人帶走了,這時,李慶安將哥舒翰的信遞給了韋青平,“先生看一看!”
韋青平接過信看了一遍,他眉頭一皺道:“李瑁願意以三十萬石糧食換取我們出兵,他哪有這麼多糧食?”
“他有!”
李慶安非常瞭解荊襄的情況,笑道:“說起來李瑁統領荊襄確實佔了大便宜,前幾年漕渠堵塞,朝廷便有意走長江轉漢水漕運,大量的江淮的錢糧轉運荊襄,但漢水的河道尚未完全疏通,便將錢糧暫時屯放在襄陽,結果全部便宜了李瑁,否則他哪有錢糧又是修王府、又是大規模招兵,現在又想拿出三十萬石給我,先生覺得這個買賣如何,可以達成交易嗎?”
韋青平沉吟片刻道:“大將軍,我覺得李亨出兵討荊襄,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哦?”李慶安饒有興致笑道:“先生說說看,我倒很想聽一聽。”
韋青平嘆了口氣道:“大將軍是否知道,李琬和楊國忠最後怎麼功虧一簣?”
“我看過你的情報,是李隆基密令高仙芝連夜抓捕,對吧!”
“這就是事情的關鍵了,明明李琬已經奪取了高仙芝的軍權,高仙芝已經退閒在家,那高仙芝又怎麼能領兵抓捕?那天晚上,李琬也用金牌去城外大營緊急調兵,但沒有軍隊來接應,一個士兵都沒有來,李琬絕望中被殺。”
李慶安有些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軍權實際上還是掌握在高仙芝的手中?”
“一點沒錯,劍南軍掌握實權的大將席元慶、趙崇玼、賈崇瓘等等都是高仙芝從安西帶來的心腹將領,他雖指揮權被李琬奪走,但實際上仍然控制著軍隊,他只要振臂一呼,這些大將都會聽從他的指揮,這一點李隆基明白,李亨也一樣地清楚。”
“我明白了!”
李慶安恍然大悟地笑道:“所以李亨出兵襄陽名為徵東,實際上是奪高仙芝的軍權,對吧!”
韋青平笑著點點頭道:“屬下認為應該是這樣,軍權不在自己手中,李亨這個皇位就坐得不牢,他怎肯把軍權放在高仙芝手中,所以這次出兵,李係為主帥,高仙芝為副將,再加個魚朝恩監軍,情況就有點微妙了,我沒猜錯的話,李系會一個一個除掉高仙芝的心腹,而且有高仙芝同時下令,那些將領不服也不行。”
說到這裡,韋青平走到地圖前,指著劍南大軍的進軍路線道:“大將軍請看,劍南軍從夔州出蜀,我估計他們會在荊州一帶長期停留,名義上等李璘的軍隊,但實際上就是在清洗高仙芝的心腹,至於是否和荊襄軍一戰,我覺得倒不是李亨考慮的重點了。”
韋青平的分析讓李慶安陷入了沉思,他揹著手在大帳內踱步,南方的局勢確實很複雜,他出兵荊襄利有,弊同樣也有,關鍵是孰重孰輕,正如哥舒翰的口信,他也不希望李亨過早統一南方,他現在在集中精力對付安祿山,可不想腹背受敵,但同時,李瑁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屯五萬軍隊在南陽,對都畿道虎視眈眈,只是他現在還沒有機會,如果李亨退兵,而自己又和安祿山激戰,就保不住李瑁不會趁機對都畿道下手。
“大將軍,屬下以為讓南方保持一種對峙局面,對我們利大於弊。”一邊的韋青平小聲道。
李慶安點了點頭,韋青平說得沒錯,有李亨牽制住李瑁,諒李瑁也不敢進攻都畿道,讓南方保持一種戰略平衡,這才符合他的最大利益。
想到這,李慶安便笑道:“我決定給哥舒翰一個面子,出兵相助,不過也無須真的前往荊襄,只做一種勢,便足矣!”
……
兩天後,李慶安的命令送到了陳留,此時的陳留有李光弼的兩萬大軍駐紮在這裡,陳留也就是今天的開封,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對南可遏制江淮之軍北上,對北則可防禦河北之軍南下,也是汴河漕運的重要中轉站。
這裡原是許叔翼的大本營,但許叔翼為了集中兵力和李慶安對抗,同時也為了得到安祿山的支援,他便放棄了陳留,將軍隊集中在了滑州一線,陳留重地便被李光弼輕鬆佔領。
李慶安的命令抵達陳留當天,李光弼便奉命出兵了,他親率一萬騎兵,配備雙馬,如一把銳利的長刀,越過宋州,直插數百里外的徐州,兩天後,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