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第3/4 頁)
時,一名騎兵飛馳而來,對李嗣業稟報道:“李將軍,中軍要出發了,請將軍歸隊!”
“好吧!”
李嗣業抱拳對李慶安施禮道:“大將軍,我這就出發了。”
李慶安抱拳回禮,“一路保重,祝旗開得勝!”
“駕!”李嗣業猛抽了一鞭戰馬,向西疾奔而去,李慶安望著他的背影,淡淡地自言自語道:“十天,你們若十天內歸來,那你們將無愧於天下第一軍的稱號。”
……
漢中位於終南山以南,隸屬於山南東道,狹義上的漢中只包括梁州、洋州和金州,以梁州為中心,其中梁州的南鄭縣是漢中地區的政事、文化和軍事中心,城池高大深闊,若聚以重兵和充足的糧草,南鄭縣至少可以防守半年以上。
漢中山高林密,地勢陡峭,自古便是行軍艱難之地,易守難攻,不僅是巴蜀防禦北方軍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蜀軍北上的主要障礙,諸葛亮七出祁山,很大程度上就是無法順利逾越漢中,但東漢以後,關中前往漢中的道路已經不像從前那樣簡單,尤其子午道、駱穀道、褒穀道三條道路進行大規模修葺,使它們成為了穿越終南山的捷徑,從長安到漢中南鄭最快只要三天便可抵達,可以一次性透過十萬以上的大軍。
目前漢中的主將是節度使李奐,李奐身高七尺,肩膀寬闊,使用一杆一百二十斤重大鐵槍,槍法精奇,堪稱一員猛將,他是李唐宗室,十分看重宗室的血統,他一直認為李亨才是李唐宗室正統,而長安所立幼帝,不過是李慶安玩的把戲,遲早要被李慶安篡位,而李慶安是隱太子的後人,怎麼可能讓他繼承大統?
正是這個原因,李奐名義上歸屬長安政事堂,但實際上已經向成都李亨效忠。
李奐並不傻,當他被御史臺彈劾,政事堂命他進京應查時,他便猜到是李慶安要向他動手了,只不過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敢他去不去,一場南攻漢中的戰爭都不可避免地要爆發了。
李奐手中有三萬軍隊,可以和安西軍一搏,同時他派人赴成都緊急求救,數百斥候被他派出去打探安西軍的訊息。
這天下午,李奐接到情報,安西軍大隊約四萬人從駱穀道南下,前鋒一萬人已經佔領了華陽縣,並在那裡駐紮。
華陽縣位於洋州境內,距離南鄭約還有兩百里,路途崎嶇,峽谷眾多,李奐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傍晚時分,李嗣業的主力大軍都陸陸續續抵達了華陽縣,這是從咸陽出發的第二天,行軍了整整兩天一夜,大軍便順利抵達了漢中,再從華陽縣前往南鄭,至少還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如果大軍不休息,直接出發南鄭,那麼明天傍晚,大軍便能抵達南鄭縣,這樣就完成了三天入漢中的計劃,但李嗣業並沒有著急去完成這個任務,而是命令大軍原地休息四個時辰,三更時分出發。
華陽縣是個小縣,只有千餘戶人家,縣城也很小,駐紮不了那麼多軍隊,安西的大隊便駐紮在縣城外的一片空地上,幾千頂大帳依次排列,四周豎起了巨大的營柵,埋下鹿角、蒺藜,架起了六座眺望塔,數十支斥候隊派了出去,在方圓十里內巡邏,戒備異常森嚴。
大營內基本上都熄滅了燈,十分安靜,強行軍兩天一夜,將士們都累得筋疲力盡了,倒下來便呼呼大睡,只有李嗣業的大帳依然亮著燈。
大帳內燈火通明,正中擺了一張巨大的沙盤,這是漢中各州的地形圖,沙盤上的城池、關隘、道路、軍營等等,都標註得非常清楚,李嗣業正和幾名大將商討作戰的計劃。
李嗣業神情十分凝重,按照沙盤上的標識,他應該遭遇到兩個漢中軍的駐兵之地,一個駱谷關,一個是華陽堡,兩個關隘都應該駐兵五百人,但是他們經過這兩處關隘,卻沒有一個駐兵,而且看到出兩處關隘內原本有駐兵,而現在剛剛撤出沒有多久,這正是蹊蹺之處,說明對方已經知道了他們的到來,沒有抵抗,便撤走了守軍。
其實拿下駱谷關和華陽堡並不是那麼容易,關隘十分險峻,要拿下它們至少要經歷一番血戰,死傷千人以上,但事實上他們什麼抵抗也沒有遭遇到,這不應該是李奐的風格,難道他是在示弱以誘敵深入嗎?
“你們說,我們的下一步行軍該怎麼走?”
第五百六十七章 力取褒城
幾名大將中,行軍司馬劉洋就是漢中本地人,他對漢中的山川道路極為熟悉,他起身道:“李將軍,前往南鄭城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漢水路,也就是沿漢水西行,經興道縣、城固縣,最後抵達南鄭,這其實是大路,不過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