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第3/4 頁)
道真是要用崔家來遏制裴家的強勢嗎?很有這個可能。
崔圓沒有吭聲,他畢竟是南唐相國,涉及到北唐權力格局之事他不便插口,他只管低頭喝茶不語,崔寓沉吟片刻,便索性挑明瞭道:“不知殿下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是對崔氏家族嗎?”
“是!請殿下建言。”
“呵呵,崔家數百年名門世家,需要我提什麼建議,不過……”
說到不過,李慶安戲劇性地停住了話頭,微笑望著他倆,這下,連崔圓也忍不住了,急忙道:“殿下請說下去。”
“嗯!”李慶安點點頭,笑著繼續道:“其實我要說的話,對每一個家族都是至理之言,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個家族要想一直興旺下去,最重要就是對年輕子弟的培養,儘早讓年輕才俊出掌家族大權,這樣,家族才會有活力,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可是我發現,不管是裴家、崔家、盧家等等,年輕人都很少出頭,至少在家族中很少出頭,這樣不利於家族的傳承,崔渙已經六十有五了,又做相國,又做族長,他哪裡忙得過來,呵呵!這只是我的一點拙見,家族自然有它的制度,兩位可一笑了之。”
說到這裡,李慶安站了起來,拱手笑道:“我只是路過這裡,隨便來拜訪一下裴使君,軍中還有要務,我就先告辭了。”
崔圓和崔寓連忙起身道:“不敢耽誤殿下的大事,殿下以後可儘管來府上。”
“一定!一定!那就告辭了。”
李慶安又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崔圓,緩緩道:“希望崔相國能盡力安撫民生,無論朝局如何變化,為國為民者,都必將流芳千古。”
崔圓明白李慶安之意,他深深施禮道:“殿下金玉之言,崔圓將銘記於心。”
……
李慶安告辭而去,崔氏兄弟又坐了下來,兩人都沉默不語,半晌,崔圓道:“你聽懂了他的意思嗎?”
崔寓點了點頭,微微嘆了口氣道:“他指的是崔平。”
“崔平?”崔圓這才反應過來,他驚訝道:“你說的是崔沔的次子崔平?我還以為是指崔光遠。”
“崔光遠應該也是,但他無治政之才,李慶安只會用他為將,而不會用他為相,崔平則不同,他是天寶初年進士,先在朝廷禮部做了五六年的員外郎,後又外放為州縣,從縣令、太守,一直做到河西節度行軍司馬,在州縣為官整整八年,這次又被調入京出任門下侍郎,由此可見李慶安對他的重用,而且更重要是,他是李慶安的心腹,我估計李慶安是想用他來取代崔渙,成為我們崔家在朝中的領袖。”
崔寓心中很清楚,上一次的郭子儀事件影響非常深遠,政事堂要利用郭子儀來抗衡李慶安,最後被李慶安徹底擊敗,裴旻被免職,裴遵慶取代了裴旻,而當時崔渙也一度支援裴旻,雖然李慶安當時為了儘快平息影響而沒有收拾崔渙,但並不等於李慶安就不會對他下手,當時李慶安立即將崔平調進京,就已經為罷免崔渙埋下了伏筆,兩個多月過去了,那件事幾乎已經被人遺忘,而河北局勢也暫時平靜,那麼現在就是李慶安開始對崔渙清算的時候了。
罷黜崔渙,扶持崔平,崔家的整體利益並沒有受到影響,但崔平上臺後,崔家就會成為李慶安的堅定支持者,所以提高崔平在家族中的地位,就是李慶安大力扶持崔家的必須條件,這一點,崔寓心知肚明。
他們二人都是在官場上打滾多年的人精,不需要李慶安點透,他們心中都明白,李慶安想重組崔家的族權,崔圓也心裡有數,雖然他不能過問北唐官場,但崔家的族事他卻有發言權。
“別人還可以,只有崔平有點難處。”
崔圓嘆了口氣道,崔平是崔沔之子,而崔沔和崔渙的關係並不好,甚至還有私仇,子繼父仇,所以崔平和崔渙的關係也很惡劣,甚至崔渙兩年不準崔平祭祖,說起來崔渙做得是有點過分了。
正是他們二人關係惡劣,若崔平取代崔渙為族長,那會有什麼後果?李慶安插手崔氏的家族事務固然有點令人反感,但他卻又能給崔家帶來最大的家族利益,孰重孰輕,讓崔圓和崔寓二人都沉默了。
……
中午時分,開明坊的一座中宅前,數百名騎兵護衛著李慶安的馬車快速從遠處駛近,停在了這座府宅的門口,正在門口張望的崔平立刻迎了上去,後面還跟著一名穿著長裙的盛裝婦人,她便是崔平的妻子裴氏。
隨從將馬車門開啟了,李慶安從馬車內鑽了出來,崔平立刻上前躬身施禮道:“卑職參見大將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