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部分(第3/4 頁)
,但必須往汾州、晉州轉移,時間非常緊急,請大家今天就要出發。”
“趙主事,我想問一下。”
一名莫姓的宗族老者開口問道:“還有一個多月麥子就黃了,官兵有沒有可能守住故關,不讓賊兵進河東?”
“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故關那邊已經有一萬多官兵,既然這樣說,我估計故關就是快守不住了。”
說到這,年輕的官員又提高的聲音,“各位鄉親,賊兵的殘暴大家也知道,所過之地十室九空,很多都是契丹人、奚人,兇狠殘暴,就像野獸一樣,為了保命,大家不要管麥子了,太原府那邊也傳來訊息,朝廷已決定,今年太原府的租賦全免,另外大家轉移進太原城,有帳篷住,有官府賑粥,等打敗賊軍後,我們再重建家園,事不宜遲,大家趕快動身吧!”
年輕的官員還要去另外幾個村莊,他又動員了一陣子便騎馬走了。
官員一走,村口頓時吵嚷成一團,孩子的哭聲,女人的喊聲,叫罵聲。
“族長,我們到底走不走啊!”幾個性急的人大聲叫喊起來。
幾個老者商量了一下,對各自的族人道:“大家先回去收拾東西吧!我們再商量一下。”
這句話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聚集在村口的千餘哄地一下散開了,每個人都向自己家中慌慌張張跑去。
半個時辰後,五個宗族的族長正式作出了決定,立刻撤到太原,隨即各種宗族內部也商量了一下具體撤離方案,主要是歸集馬車,統計婦孺和老人的人數,以及口糧的具體分配方案。
中午時分,蔓北村最小的宗族莫姓家族的一百餘人開始撤離了,二十幾輛馬車由宗族統一調配,老人和孩子坐上了馬車,婦人和男子步行,馬車上滿載著家家戶戶的值錢東西,以及被褥衣服等必須品,開始向三百里外的太原城進發了。
馬車上了官道,這時官道上已是人潮滾滾,黑壓壓的人潮延綿數十里,一隊隊逃難的人群從縣城,從四面八方的村莊匯聚而來,大多數人都沉默著,帶著對未來的茫然和擔憂向西浩浩蕩蕩而去。
……
爭奪承天軍戍城的戰役已經進行了三天三夜,承天軍戍城便是後來的娘子關,因唐初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在這裡駐防而得名。
承天軍戍城號稱萬里長城的第九關,險山、河谷、長城,構築了一道天險之城,它也是井陘進入河東的最後一道雄關,由一支三千人的承天軍駐守,安祿山的近二十萬大軍進入井陘,已經兵臨戍關城下,為爭奪這座雄關,主將安慶緒已經投入了近八萬大軍,而郭子儀也陸續增兵故關,使守軍人數達到了一萬人。
戰役已經進行了第四天,承天軍戍城下已是伏屍累累、血流成河,燕軍已經死傷近一萬五千人,而守關的郭子儀部也死傷六成以上,原本堅固的雄關也變得千瘡百孔,戍城已經岌岌可危了。
中午時分,一場慘烈的戰役剛剛結束,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血腥味,到處是慘不忍睹的屍體和被燒燬的城梯。
關隘內,守城計程車兵都疲憊不堪地倚靠在牆邊休息,城頭上一片狼藉,到處是箭矢和石塊,一灘灘血跡觸目驚心,數百具陣亡將士的屍體和近千傷兵被抬了下去,經過四天三夜的戰鬥,一萬人的守軍只剩了不到三千人,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援軍再不來,戍城失守是遲早之事。
唐軍的主將是郭子儀手下大將路嗣恭,是朔方軍中的一名將軍,此時,一身盔甲的路嗣恭帶著數十名士兵在城頭上視察,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已經連續派了五支騎兵隊趕去太原求援,但他剛剛接到郭子儀的命令,命令他放棄承天軍戍城。
路嗣恭心中暗暗長嘆,他能理解郭子儀的決定,並不是不想守住戍城,而燕軍兵力太多,雙方兵力懸殊,再想守住戍城已經不現實了。
他慢慢走到城頭,凝視著遠方,遠方群山連綿,一條狹窄的通道從山中穿越而過,那裡便是井陘了,最窄處只容一人一馬而行,但從井陘出來,地勢立刻變得開闊了,形成一個喇叭形的山谷敞口,就在這寬數里,長十幾裡的山谷裡,密密麻麻分佈近十萬燕軍,另外還有十萬燕軍在井陘峽谷中沒有過來。
望著大旗如雲,營寨密佈的燕軍大營,路嗣恭心情十分複雜,一方面郭子儀的軍令他不敢違抗,而另一方面他也不願成為放燕軍入河東的唐將,如果燕軍在河東道大肆燒殺劫掠,後世的史書上必然會重重書寫一筆:賊軍西寇承天軍戍城,路嗣恭棄關西逃。
巨大的壓力使他難以作出決定,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撤,那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