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部分(第1/4 頁)
李慶安在布哈拉長史瞿寧的陪同下,坐馬車視察這座曾經一度舉城逃亡的城市,布哈拉長史,這是安西政事堂在李慶安的指示下,在今年六月時實行的一個重大舉措,在河中各國中設立政務長史,主管河中各國的政務,而當初剛拿下河中後實行的聯席會議制度,現在已經名存實亡,各國國王的權力已經被架空,他們僅僅只是王國的象徵,他們原本一點點治安權也轉移到了政務長史手中,可以說,這是河中諸國州縣化最重要的一步。
在河中各國的長史中,撒馬爾罕長史和布哈拉長史最為重要,撒馬爾罕長史由羅啟明擔任,他一直就負責河中的政務聯絡,布哈拉長史瞿寧是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人,原是鄧州南陽縣令,當年李隆基應李慶安之請,從內地抽調了數百官員去安西任職,後來有近一半的官員都陸陸續續回去了,但也有不願回去的官員,這瞿寧就是其中之一,他索性把老家的田地賣了,把妻兒父母都搬到了碎葉,準備永久在安西定居了。
他負責五千戶移民石國的漢民,他領導五千移民艱苦創業,在拓枝城以北建立了白水縣和新宛縣,他的政績得到了李慶安的肯定,這次在河中建立政務長史,瞿寧便被調來當了布哈拉長史。
這對他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但僅僅幾個月時間,瞿寧便粗通了粟特語,能和當地人交流了。
至於瞿寧的政績,李慶安看得很清楚,布哈拉這棵飽經創傷的老樹又開始發出了新芽。
“現在祆教徒和穆斯林教徒的關係如何了,他們有來往嗎?”李慶安笑著問道。
“回稟大將軍,我們大力扶持雙方的溫和派,讓他們各自組成了長老團,定期開會磋商,什麼問題都可以談,這樣很多苗頭都可以事先防範,比如上個月,一個穆斯林少年帶著一個祆教姑娘私奔了,這件事引發了兩個大家族之間的互相指責,險些醞釀成流血事件,幸虧兩派長老之間的及時溝通,才平息了事端。”
李慶安饒有興致地問道:“那這一對少年男女到哪裡去了,有訊息嗎?”
“我聽說是逃去長安了,在長安他們都是粟特人,沒有宗教差異,沒人會管他們,這在河中可不行,兩人若想成婚,必須另一放棄自己的信仰,而且家族也不準。”
說到這,瞿寧長嘆一聲道:“令人頭疼的宗教啊!”
李慶安卻微微笑道:“瞿長史可不要小看這個宗教矛盾,這可是我們大唐能否長久統治河中的關鍵,你要記住我的話,只要他們的宗教矛盾一天存在,那他們就一天沒有國家意識,我不妨透露一點訊息給你,安西政事堂已經制定了明確的計劃,再過五年,河中地區陸續移漢民三十萬戶,鼓勵漢胡通婚,推廣漢文化,再過十年,河中就可以改名為河中道,設九個州,三十二個縣,再設一個大都督府,那時,從長安出發的唐直道,將直抵阿姆河畔。”
李慶安的長遠計劃讓瞿寧也激動不已,他剛要說話,這時,馬車外一名親兵稟報道:“大將軍,李嗣業將軍已到。”
李慶安便對瞿寧笑道:“我要去見李嗣業了,晚上我再和你好好談一談河中地區的政務,還有羅啟明,後天我要和你們這些政務官開一個會。”
“那好,我不就打擾大將軍了。”
……
李嗣業是從那色波城趕來,由吐蕃軍佔領了吐火羅,也加劇的河中地區的不安,但由於山脈阻隔,從吐火羅進軍河中並不容易,鐵門關便是吐火羅前往河中的必經之路,唐軍在這座險要的關隘上駐紮了一萬精兵,嚴防吐蕃進犯河中。
除了鐵門關,河中軍還在史國和小史國境內駐紮了兩萬大軍,目前河中的四萬唐軍一大半都駐紮在這兩地。
李嗣業的都督府也遷到了那色波,他聽說李慶安到了河中,特地從那色波趕來。
李慶安到了軍衙,李嗣業早已等候多時,他急忙迎了出來,半跪著行一軍禮道:“卑職李嗣業,參見趙王殿下!”
在安西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對李慶安的稱呼,一般漢人都稱李慶安為大將軍 而胡人則稱李慶安趙王,但到了李嗣業這裡卻有點不同,李嗣業也稱呼李慶安為趙王殿下,從這個稱呼上,便可以看出李嗣業的一些心思,他是堅決支援李慶安問鼎帝位,這樣一來,他作為安西的第二號人物,就能順利接李慶安的位子,但至於李慶安是怎麼想,就無人知道了。
這裡需要多說兩句,安西唐軍分為牙軍和戍軍兩個體系,牙軍分為軍、衛、營、旅、隊、火等六級,而戍軍分為守捉、鎮、戍堡三極,戍軍和牙軍是安西正規軍,由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