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部分(第1/4 頁)
李亨收攏心神,對李輔國點了點頭,李輔國走上幾步,展開了聖旨,高聲宣佈道:“今上不幸病重而駕崩,是為社稷之不幸,是大唐之哀事,當舉國弔唁、堆陵厚葬,然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有雍王殿下監國,為前帝三子,二歲封陝王,五歲拜安西大都護、河西四鎮諸蕃落大使,上仁愛英悟,得之天然,開元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為皇太子,久居東宮,仁愛厚德,可繼大統,現百官擁立,請為上位!”
唸到這,李輔國一聲高喝,“百官叩拜,擁殿下上位!”
含元殿上稀稀疏疏地百十人一齊跪下,一種難以服眾的聲音在大殿上回蕩:“臣等參拜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
貞治二年三月,年少的皇帝李適蹊蹺而亡,李亨在得不到百官支援的情況下強行登基,改年號為大安,封太后沈氏為太皇太后,移居太極宮,封良娣張氏為皇后,封次子係為皇太子,兼天下兵馬大元帥。
又封王珙為中書令右相兼吏部尚書,張垍為門下侍中左相兼兵部尚書,房琯為戶部尚書、令狐飛為刑部尚書、李麟為禮部尚書、達奚珣為工部尚書,李俅為太子詹事,此七人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組成新的政事堂。
裴旻、崔渙、韋滔、張鎬、裴遵慶、盧奐、張筠等人皆罷免其官職,貶為庶人,但其中最關鍵李慶安,李亨的詔書中卻隻字未提。
但就在李亨詔書下發之際,由太后沈氏寫下了控訴血書,相國裴旻、張筠、崔渙、韋滔等九百六十四名朝官聯名向天下發出了倡議書,呼籲天下州縣不承認李亨的登基,並向天下民眾揭發了李亨毒死兩任皇帝的事實。
第五百一十一章 風及南北
長安發生鉅變的訊息在三天後便傳到了幽州,幾乎是同一時刻,裴旻等九百餘大臣倡議天下抵制李亨的檄書也傳到了河北。
范陽節度使軍衙,高尚一路飛奔,在一處走廊處一轉彎,險些和安慶緒撞了個滿懷。
安慶緒嚇得連忙扶住高尚,道:“先生可有急事?”
“有喜事,天大的喜事,你父帥可在?”
“在!他在書房和史二叔談話。”
“那我去找他。”
高尚飛奔而去,安慶緒在他身後高聲問道:“先生,什麼喜事?”
“你很快就知道了。”
聲音遠去了,安慶緒搖搖頭,自言自語道:“天天說喜事,每次去長安都狼狽而歸,他還會有什麼喜事?”
……
書房內,安祿山正和史思明商量如何招募契丹人和突厥人從軍,自從長安狼狽歸來後,安祿山造反之心已定,他自立為燕王,拋棄了所有的束縛,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但自立為燕王的代價也很大,他的野心彰顯後,范陽軍中的漢將漢兵都意識到安祿山要造反,他們紛紛逃亡了,幾個月的時間便逃亡了三萬餘人,和他新募軍隊數相等,但逃亡的是老兵,而招募的卻是新兵,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招募的大多是地痞無賴和無業遊民,真正的清白人家子弟卻不多,這些地痞無賴從軍都是為混口飯時,或者是想拿募兵錢,動機都不純,當他們拿到錢後,不少人便尋機開溜了,他們居無定所,也很難抓到他們,這讓安祿山傷透了腦筋,他開始意識到,漢軍漢將絕不可靠,他開始把募兵的方向投向了河北周圍的胡人,契丹、奚、突厥等等,這些人對大唐沒有忠誠感,又騎馬善戰,只要答應他們搶掠財物婦女,那他們就是最好的兵源。
安祿山便下定了決心,從胡人中大規模招兵買馬,這件事他交給了心腹史思明去完成,史思明不負他重望,僅僅一個多月,便從契丹各部募集到了二萬餘人,成果輝煌,這讓安祿山歡欣鼓舞。
此時他們正在商量從歸附的突厥人中招募軍隊之事,突厥人自唐初開始陸陸續續歸附大唐,唐廷採取的政策是將他們安置在邊疆,一方面是利用這些突厥人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的侵襲,另一方面也是讓他們保持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給大唐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
但這種民族政策的弊端也很明顯,他們長期在邊疆,難以漢化,對中央朝廷幾乎沒有什麼認同感和歸宿感,他們長期發展,各自形成了強大的勢力,當中原強盛時他們或許還老實,可一旦中原發生內戰或者疲弱,這些邊疆民族必然會大舉進攻中原,安史之亂和唐朝末期的北方胡人亂中原,便是種根於此。
“大帥,卑職曾長期和這些突厥人打交道,他們心中只有大帥,而沒有什麼朝廷,若將他們招募為馬前卒,不僅會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