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部分(第3/4 頁)
李慶安卻不在其中,這說明他不會進政事堂。
這時,張筠笑道:“我們剛剛聽說,大將軍已經徹底擊敗了吐蕃,安西軍佔領邏些,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可喜可賀啊!”
崔渙也介面笑道:“沒有了吐蕃寇邊,我們軍費的負擔將大大減輕,這樣有助於民生改善,我相信,大唐會很快恢復昔日的強盛。”
眾人七嘴八舌,這時,裴旻問道:“不知道大將軍準備怎樣處置吐蕃?”
李慶安想了想道:“我的最終目標是要將吐蕃納為中央朝廷下的一道,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吐蕃部落分散,獨立已久,若操之過急會迫使他們再度反叛,所以我準備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實行軍鎮管理,在吐蕃常駐唐軍三萬,因此大力推廣佛教,讓慈悲、合作、非暴力的思想深入吐蕃人的思想,五年或者十年後,待時機成熟,吐蕃將正式成為大唐一道。”
說到這,李慶安又對眾人道:“現在吐蕃還在唐軍的佔領之下,那邊有數萬名被釋放的漢人奴隸,我準備讓他們長居吐蕃,這樣就需要一批年輕的官員去參與治理,過幾天大家商議一下,儘快落實此事。”
李慶安既然話說到這一步,那麼由他們七人來組建政事堂便應該成為定局了,眾人便開始活躍起來,裴旻笑道:“大將軍這麼晚找我們來,不會就是為了說說吐蕃之事吧!”
“當然不是!”
李慶安也笑了起來,“本來想請你們來吃晚餐,但你們現在才到,那隻好改為用早餐了,好吧!我就坦白地告訴大家吧!”
李慶安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對眾人肅然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可一日無朝廷,偽既已南遁,那麼就該是我們重建大唐之時,各位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臣,自當擔起此重任,下面我提一些分工方面的建議,基本上按照大家現有的職務來考慮。”
李慶安取過一本冊子,遞給裴旻道:“相國,就由你來宣佈吧!”
裴旻點點頭,開啟了冊子,一個便是他,中書令右相兼吏部尚書,他緩緩道:“張筠,門下侍中左相兼戶部尚書。”
張筠站起身向李慶安微微一躬身,他心中暗暗感嘆這一次自己沒有走錯路,若跟了李亨,此時哪裡還會有他的位置。
“崔渙為禮部尚書,韋滔為刑部尚書,張鎬為工部尚書,王縉為兵部尚書,盧奐為中書侍郎,以上七人皆為中書門下平章事,組成政事堂。”
李慶安的任命非常簡潔,沒有任何繁雜的言語,也不需要什麼儀式,眾人紛紛站起身,向李慶安躬身致謝。
“那大將軍出任何職?”一向快人快語的張鎬問道。
大帳內頓時安靜下來,這才是核心問題,李慶安任命了七名內閣成員,他自己卻沒份,這著實讓人感到意外,如果他是有登基之意又當別論,但問題是眾人都明白,這一次他不會爭奪大寶,那麼他出任什麼職務?
李慶安見眾人都望著他,便微微一笑道:“我是帶兵打仗之人,安祿山未滅,揚州、荊州未平,成都尚未統一,這些都要我去一一收拾,所以我不好過問政事,不過,諸君若不反對,我可再加一個天策上將之銜,兼天下兵馬大元帥。”
說到這,李慶安又對眾人徐徐道:“諸君可喚回同僚,迅速組成新朝廷,維護朝廷政務正常運轉,至於新君,敬宗之子隋王李迅年紀雖幼,但出生時便有大吉之兆,將來必為大唐中興之帝,我建議可擁立為新帝,子承父業,天經天義,不知諸君以為如何?”
……
六月的成都是一年中的雨季,淅淅瀝瀝的雨絲籠罩了全城,雖是三伏天,卻帶著一絲涼意,入夜,大街上冷冷清清,各家商鋪都關了店門,行人客旅早早地回了宿處,各街坊中,家家戶戶也早早地關了門,成都已經一連下了三天的雨了。
福興坊是位於成都東城的一座大坊,裡面權貴雲集,豪宅如雲,是成都最有名的三大坊之一,天已經黑了,幾名看守坊門的僕役正百無聊天地坐在小房間裡吹牛聊天,這時,一陣車輪聲從遠處傳來,片刻,一輛寬大華麗的馬車從雨霧中衝出,駛進了福興坊的大門,在馬車四周跟隨著近百名侍衛,馬蹄密集,濺起片片水花,不等幾名看門僕役反應過來,馬車便迅速駛進坊門,消失在黑夜中。
幾名僕役面面相覷,“好像是楊國忠!”
“沒錯,就是他!”
楊國忠的馬車在福興坊內快速賓士,光線昏暗的馬車內坐楊國忠神情複雜,他感覺自己和李慶安合作就像上了賊船,此時他想下船卻不是那麼容易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