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部分(第1/4 頁)
“將軍,不如撤回去,我們也按兵不出。”一名將領在身後低聲勸道。
“撤回去已經來不及了。”
李歸仁一咬牙道:“既然來了,那就決一死戰吧!”
……
雖然李歸仁損失五千步兵,但還是有七萬五千人,而且還有三支戰鬥力很強的騎兵,另外蔡希德的軍隊雖然軍陣不整,但他們的戰鬥力實際也不弱,當然,如果唐軍使用震天雷,可以很輕易地擊敗燕軍。
但在戰前會議上,李嗣業卻堅決反對使用震天雷,他的理由很簡單,如果靠震天雷來擊敗這支燕軍,他們勝之不武,李嗣業的反對得到了在場大將的一致支援,安西軍的天下第一軍不是靠震天雷得來的,靠的是他們一場場硬戰打出來的,如果靠震天雷打贏這一戰,那他們如何向天下人證明,安西騎兵要強悍於幽州鐵騎。
儘管李慶安明白李嗣業其實是帶有一點私心,因為李光弼是靠震天雷才實現了二千人殲滅三萬人的奇蹟,如果這一戰也使用震天雷,那他李嗣業豈不是永遠也無法超越李光弼。
李嗣業的心思被李慶安看透,他只是笑了笑,沒有說用震天雷,也沒有說不用,只有一句話,看情況而定,他李慶安要的是絕對勝利,而不是逞一時虛榮,如果沒必要用,他就會滿足大家的虛榮,可如果形勢不利,他便會毫不猶豫使出自己的殺手鐧,為此,李慶安特地從安西調來了十輛霹靂車和一百五十枚震天雷。
大戰的序幕已經徐徐拉開了,雙方的戰場是兩座大營之間約五里長的一片平原上,極為適合騎兵作戰。
中原的戰鬥方式和西域略有不同,很多時候不是全軍壓上一場混戰,打得你死我活,誰的兵力多,誰的實力強,誰就獲勝,不完全是這樣,中原的兩軍作戰比較講究章法,就像雙方出題一樣,你出一題我來破,我出一題你來攻,所以就有連勝或連敗數陣的說法。
但也不是三國時以武將單挑為勝,似乎打仗就成了兩個武將之間的單挑,一方武將敗了,士兵也跟著大敗而逃,那樣打戰也未免有些兒戲了,此時中原軍隊之間作戰,更多講究的是佈陣,講究軍種之間的配合。
歷史上,李歸仁就在渭河邊上用八千曳落河騎兵擺下了一字長蛇陣,唐軍攻打蛇身,結果被首尾夾擊,唐軍大敗。
隨即郭子儀用硬弩破了李歸仁的長蛇陣,賊軍大敗,李歸仁最後泅水過河逃命。
一般而言,雙方都不會全軍壓上,如果一戰失敗,失敗方會敗退十幾裡,整兵再打第二戰,如果連敗數陣,士氣喪盡,那就是全軍潰敗的時刻到來。
這是中原軍隊打戰的規矩,李歸仁是個中規中矩之人,他也準備用這種戰法和唐軍較量。
但李歸仁卻沒有意識到,他面臨的這支軍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唐軍,而是安西邊軍,這支軍隊所有的將領,包括主帥李慶安在內,都是長年和突騎施人、阿拉伯人、吐蕃人作戰,他們作戰的意識和思路,和中原軍隊完全不同。
他們根本就沒有要和燕軍連打數陣的想法,而是想著一戰將燕軍徹底殲滅。
李歸仁派出大將張忠志打第一陣,張忠志手下兩萬人都是奚人,一萬騎兵,一萬步兵,他在德州時曾經對支奚人軍隊進行了簡單的陣形演練,張忠志用這兩萬步騎兵排出了一條一字長蛇陣,從北向南長約七里,橫亙在唐軍面前。
李慶安在高臺上見了,不由有些驚訝,他打了這麼多年仗,還是第一次見到敵方使用這種一字長蛇陣,這是在演義小說中才看到的。
身後的席元慶走上前笑了笑道:“這一字長蛇陣其實和打蛇是一個道理,要打七寸,七寸一般就是敵軍的指揮中心,不過這支長蛇陣的七寸卻不在軍陣中,大將軍請看!”
席元慶一指遠處的羅宋峰,李慶安這才注意到,羅宋峰上居然也搭了座旗臺,上面有旗語指揮,從他這個位置看去,似乎有點遙遠,但從戰場上看去,卻不遠,可以看得很清楚。
席元慶輕輕搖頭道:“正因為七寸不在軍陣中,所以這條長蛇陣不太好破。”
李慶安卻冷笑一聲道:“李歸仁想要我講規矩,一陣對一陣,我為什麼要跟著他,誰說這支長蛇陣不好破,看我如何破它。”
他立刻下令道:“傳我的命令,趙崇玼攻打蛇頭!”
旗語揮起,唐陣中一支騎兵奔騰而出,這是趙崇玼的第四衛一萬騎兵,席元慶的臉色立刻變得凝重起來,趙崇玼與他久在劍南,情同手足,他並不看好李慶安打蛇頭,如果是那樣,蛇尾就會掃來,前後夾擊,趙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