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部分(第3/4 頁)
帶了,比如攻城武器和營柵等物品,唐軍採用哨塔的方式,在連營邊上搭建了二十幾座哨塔。
大營內一片忙碌,士兵們有的紮營有的餵馬,有的埋鍋造飯,聲音沸騰,熱鬧異常,陶老爹已經下了馬,跟著校尉向中軍大帳走去。
陶老爹的官方籍貫是河東朔州人,但實際上他是一名碎葉漢人,三歲時,他的父親被漢唐會派遣,全家遷到了河東太原,成為河東漢唐會的一員,隨著邊貿的興起,他父親又被派到朔州開貿易商行,從此全家便將戶籍遷到了朔州。
二十歲那年,他改名換姓來到了黑城,在這裡娶妻生子,紮下了根,一晃便過去三十年,儘管他已經遠離唐朝,但他依然是漢唐會一員,每年定期向太原漢唐會彙報情況,並要將他所得的七成利潤交給漢唐會。
直到幾年前,河東漢唐會改為河東情報堂,他也改換了身份,領到了新的號牌,成為大唐情報堂的成員之一,負責收集陰山一帶突厥人的情報。
兩人走近了李慶安的中軍大帳,被親衛攔住了,校尉上前道:“這是黑城的情報堂成員,上將要召見他。”
幾名親兵上前,將陶義上上下下嚴密地搜查了一遍,這才放他進去了。
中軍帥帳內,李慶安正和副將李晟以及大將雷萬春、賀婁餘潤、馬璘,行軍司馬辛雲京等十幾名主要將領在沙盤前商議著軍情。
從長城出來後,他們在草原上一路行軍數百里,竟然沒有遇到任何突厥人部落,還有史思明的殘軍,他們就彷彿憑空消失了一般。
直到昨天,他們的巡哨才抓到了數十名來黑城賣東西的突厥牧民,從他們口中得知,他們的部落已經北逃陰山,但他們只是一個小部落,並沒有史思明軍隊跟隨,史思明的軍隊逃去哪裡,他們也不知道。
李慶安拿起木杆指著陰山道:“現在有三個可能,一個是史思明已經過了陰山,向漠北腹地逃去,去和回紇軍匯合,另一個可能是他們就躲在陰山某處,坐看我們和回紇軍火拼,還一個可能是他們向東或者向西逃竄,甚至迂迴到了我們身後,伺機殺回河北。”
說到這裡,李慶安看了一眼眾人的表情,見他們臉色凝重,便知道他們最擔心什麼,又笑道:“這幾個可能性中,我最關注史思明是否會逃去北庭,這其實也是我最擔心的事情。”
李慶安的目光又投向了雷萬春,問他道:“雷將軍,你曾經從北庭賓士到居延海,又從居延海到朔州,我來問你,這中間需要多少時間?”
雷萬春起身道:“回稟上將軍,從這裡到北庭相距萬里,如果馬不停蹄賓士,也需要一個月時間,一路是萬里草原,現在季節也允許,從路程和氣候來說,並不是不可能,但史思明最大的問題是糧食補給,他有十餘萬大軍,想率十餘萬大軍一路奔去北庭,幾乎是不可能,且十餘萬突厥胡兵都拖家帶小,除非他能說動所有的突厥部落跟隨他一起西遷,所以卑職認為他逃去北庭的可能性不大。”
李慶安擺擺手,讓他坐下,他又對眾人道:“儘管可能性不大,但還是有這個可能,所以我已經命段秀實派出五千騎兵在西面的草原上巡哨攔截,一旦有發現,便要立刻向我稟報,這一點我請大家放心,其實我個人認為,殺回河北的可能性也不大,原因也是糧食問題,殺回河北他是自尋死路,所以只有兩種可能,越過陰山,去投靠回紇人,或者躲藏在陰山某處,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線索請大家不要忘記了,史思明的十幾萬軍隊是由十六個部落的突厥人組成,並不是史思明一個人說了算,他的重大決定都要得到十六個部落首領的同意。”
旁邊的李晟笑了起來,“大將軍的意思是說史思明軍隊越過陰山,去投靠回紇人的可能性其實也不大,對嗎?”
李慶安笑著點了點頭,“正是這樣,或許史思明想去,但他軍隊中的突厥人未必想去。”
這時,大帳外傳來了稟報聲,“上將軍,黑城的陶義已經帶到!”
“讓他進來!”
李慶安對眾人笑道:“咱們怎麼猜都是外行,還是聽聽情報堂的意見!”
片刻,帳簾一挑,幾名親兵領著陶義走了進來,陶義雖然是情報堂成員,但他畢竟在草原生活了三十年,和一般平民沒有什麼區別了,他上前便雙膝跪下,給李慶安磕了一個頭,“陶義叩見趙王殿下!”
李慶安見他鬚髮皆白,已六十餘歲了,便連忙上前將他扶起,“不必多禮,請起!”
扶他起來,李慶安又對眾人笑著介紹道:“這位陶公也是碎葉人,在黑城已生活了三十年,是從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