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部分(第1/4 頁)
少帥去又有什麼用,不如聽我一言,咱們把新兵帶到平州去,平州庫房頗有錢糧,正好給咱們用作軍需。”
安慶緒點了點頭,他正要答應,卻有人稟報,安太清來了。
安太清也是潞州敗將之一,他兵敗後藏于山中,最後在局勢平穩後,才帶領最後幾個親兵逃出河東,回到了幽州,而這時,幽州已經被史思明佔領,他年輕美貌的妻子聽說也被史思明霸佔。
安太清心中悲憤不已,天天懇求安祿山殺回幽州,奪回他的妻子,但安祿山只是安慰他,卻沒有了殺回幽州的念頭,命他和安慶緒去訓練新兵,這讓安太清萬分失望,今天他聽說安祿山要任命他為副將,跟隨安慶緒北征,他頓時覺得不妙,連忙來找安慶緒。
安太清快步走進大帳,躬身施禮道:“少帥,情況不妙!”
安慶緒看了他一眼,“情況怎麼不妙了?”
“卑職剛剛聽說,大帥已經下令三少帥來接管新兵營,張忠志為新兵營副將,這明顯是要奪少帥的軍權,卑職懇請少帥立刻下令,讓新兵營軍隊離開營州,前往平州去訓練。”
安慶緒回頭目視高尚,高尚點點頭,意思是說安太清可以信任,安慶緒呵呵笑道:“安將軍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也正要撤軍南下,既然安將軍也沒有意見,那我們事不宜遲,立刻撤軍南下。”
安太清大喜,躬身道:“遵令!”
半個時辰後,安慶緒率領三萬新兵營士兵不辭而別,離開了營州,前往平州,臨行前他給安祿山留了書封,表示他想繼續練新兵,不願北上。
安祿山氣得暴跳如雷,但他也無可奈何,只得改令安慶和和張忠志率七萬大軍北上。
……
唐朝的契丹在大唐叫做松漠都督府,面積包括今天赤峰以東到科爾沁一帶,佔據著最肥美的草原,契丹大酋長同時也是松漠都督,有人口數十萬,全民皆兵,帶甲士十餘萬,從武則天時代起便屢屢和大唐交戰,時好時和,開元末年,唐軍大敗契丹,俘獲無數契丹子女,將他們遷到范陽幽州一帶,和漢人混居,現在安祿山軍中的很多契丹人,就是這些東遷者及他們的後人。
契丹在開元后期遭遇慘敗後便投降了大唐,首領李懷節被封為崇順王,並以獨孤氏之女充作公主嫁與其為妻,但不久契丹和奚人再反,殺大唐公主祭旗,和范陽節度使安祿山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契丹已經元氣盡復,李懷節見唐室羸弱,內部分裂,便起了征服大唐江山的念頭,他不斷透過增兵支援和糧食援助的方式,漸漸控制住了安祿山。
此時燕軍內漢兵幾近消亡,基本上是一支以契丹、奚、突厥人為主的胡人軍隊,其中以契丹人為最盛,中郎將以上軍官,七成是契丹人,安祿山實際上已經成為契丹人的傀儡。
李懷節雖然有心南下掠奪大唐,但他本身由於過度支援安祿山,也實力大損,再加上他怕大軍南下,渤海人趁機奪了他的老巢,因此考慮再三,李懷節決定聯合奚人和安祿山,三家共取渤海,然後再考慮南下中原。
八月底,正是秋高馬肥的季節,饒樂河畔的帳篷一頂接著一頂,密密麻麻延綿足有十餘里,七萬契丹勇士和三十萬他們的父母妻兒,全部聚集在這裡,這裡聚集了近七成的契丹人,還有百萬頭牛羊牲畜。
‘嗚——嗚嗚!’
低沉的號角聲響徹了饒樂河畔,戰馬奔騰,如悶雷滾過草原,數以萬計的騎士從四面八方彙集。
在騎士們彙集的中間是一頂羊毛織成的大帳,金色頂棚,又用金絲銀線穿織其中,頗有富貴王者的氣勢,這便是李懷節的王帳,這裡也是契丹的臨時牙帳所在。
契丹是遊牧民族,全民皆兵,李懷節本有甲兵十餘萬,但支援安祿山先後耗去一半,只剩下了七萬軍隊,憑這七萬軍隊去攻打渤海國,無疑是有點吃力,何況渤海和新羅已經組建了聯軍,據說有十五萬大軍,李懷節知道他也只有聯合安祿山和奚人,憑藉契丹騎兵的衝擊力和安祿山燕軍的裝備,他們絕對有把握擊敗渤海新羅聯軍。
況且李懷節還另有打算,既然安祿山的主力已經是以契丹人為主,他為何不乘機收歸自己所有呢?七萬裝備精良的軍隊,無疑是他眼中的一塊肥肉。
李懷節今天約五十歲出頭,身材魁梧,相貌兇惡,當年被他殺死的獨孤明靜一直是他最引以為傲之事,殺死大唐公主便意味著他和大唐徹底決裂,當年殺死獨孤明靜是因為她不是真正的大唐李氏公主,而只是外戚女人,所以他認為李隆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