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深山與人間(第2/3 頁)
與修行,甚至是今日的天氣,山頂的風,還有身邊官人帶來的好心情與呢喃,貓兒提供的心中自在,恐怕都缺一不可。正是它們恰到好處,才有了這一場玄妙機緣。
該對大家都說一聲謝。
只聽崔南溪在他身後說:“昨日不識仙師,向仙師說了不少牢騷話,讓仙師見笑了。”
“哪裡的話。取信於人本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崔公初次見面便能向在下寄託內心煩悶,是信任的表現,在下應當感到榮幸。”
“不知先生可懂算命之法?”
“崔公想問什麼?”
“我想問……崔某可還有青史留名的機會?”
“讓崔公失望了,在下並不懂算命之法。”宋遊搖了搖頭,“我只知道,若實在想做什麼,就努力去做,實在想要什麼,就努力去拿。”
“請先生為崔某指路!”
“好的文章,好的詩詞,好的政績,好的德行,都可以名留青史,崔公自詡博古通今,又有一顆匡扶社稷的心,何必憂愁?”宋遊轉頭看他。
“唉……”
崔南溪搖了搖頭,暗自嘆氣。
在長京時,也曾結識過不少詩人文人,討論經略史書、天文地理,那些詩人文人都不如他,可要說作詩寫文章,他又不如別人。倒也做出過一些自認不錯的詩詞和文章,可往往當時信心十足,過段時間,再翻到別人的珠玉,便覺自己的都是瓦礫。
至於政績德行。
要想做出政績,得要經營,要想德行傳揚得遠,要麼是真有大德行,要麼便也要經營,而他哪有那麼好的德行,也不過是個普通人罷了。
這時只聽前邊傳來聲音:“崔公既然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如去作一本前人未曾做過的名著,如何?”
“什麼名著?”
“崔公可知千年前的人如何說話?如何織布?又如何務農?可與現在一樣?”
“千年前早已書同文車同軌,不過官話歷朝歷代都有變化,我們能認識千年前的字,至於口音,恐怕與現在大有不同。”崔南溪道,“千年前的人如何織布如何務農崔某倒是曾在古書和壁畫上見過,不過先生若是說千年前到現在遺落的知識,倒確實不少。”
“崔公果然博學。”
“不敢當。”
“只是幾百年後、千年後的人又是否能知曉我們現在如何說話、織布、行醫、務農、占星、算命,諸如此類?”
“先生意思是說……”
“在下從未聽說過有一部大典,能將萬般學識盡收其中,能讓後人知曉我們這個時代的全貌……若有這麼一本書,必被後人奉為瑰寶。”
“……”
崔南溪停下了腳步,陷入思索。
這樣一部書,必是一部偉大的書,它不用像寫詩詞文章一樣,要神來之筆、要妙手偶得,只需知曉萬事萬物,這正巧是他的拿手本事。只是這麼大的一部大典卻絕非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不僅要很多人,恐怕還要有皇權支援才對。
所幸當前大晏重視經濟文化,自己若上書諫言,倒有可能被聖上應允。
若數百年前有此書,那戰亂年間遺落的東西便不至於徹底失傳。
若千年前有此書,那今人的目光便可跨越時空了。
“只是後人能珍視此書嗎?”
“既是寶物,自有人珍視。”
“萬一此書也遺落了呢?”
“即使此書遺落,書名與崔公之名也當名留青史,只是沒那麼響亮罷了。”
“多謝先生。”
崔南溪鄭重的躬身行禮。
三人一貓很快走到了鐵索前。
崔南溪又開始心中打鼓了。
這時只見先生停下腳步,轉頭對他們說:“我們便要在此別過了。”
“這……”
崔南溪無疑十分不捨。
若是可能,他更願意與這等世外高人深交,請他去家中做客,撫琴飲茶,探討高雅之事,聊聊仙道長生。
剛想說點什麼,便見先生忽然伸出手,手上有兩枚丹藥,一枚淺綠,一枚淺白。
“無意間耽擱了二位時間,在下心裡十分愧疚,只以兩顆丹藥為報。這一顆淺綠色的名為立春,贈予崔公,它生氣濃郁,雖不可使崔公增長壽命返老還童,也可使崔公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無病無災。
“這一枚淺白色的,名為雨水,有滋潤萬物之效。胥公是練武之人,它雖不可助胥公身輕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