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子文)堅請我們信任他,他願負全責去進行上述各項(注:指達成的協議),要蔣、宋(注:指宋美齡)今日即走。張亦同意並願親身送蔣走。
楊及我們對條件同意。我們只認為在走前還須有一政治檔案表示,並不同意蔣今天走、張去。但通知未到,張已親送蔣、宋、宋飛往洛陽。”
這份電報證明,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不僅事先知道張學良陪送蔣介石回寧,而且明確表態:不同意蔣25日走,也不同意“張去”,“親身送蔣走”。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等人肯定極力對張學良進行過耐心、善意的說服和勸阻工作。此其一。
證實此問題的第二條根據是1956年11月16日,周恩來在北京舉行的紀念西安事變二十週年座談會上回憶說:“我那時聽說張送蔣走了,趕緊追到飛機場,想再勸阻不要去送,但我剛到飛機場時,飛機已經起飛了。”這裡的一個“再”字,決不會是隨意脫口而出的。這個講話恰好和二十年前的電報內容相吻合。
根據之三是:1938年7月24日,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訪問了八路軍駐漢口辦事處首席副代表博古。博古親口說:“周盡了一切努力勸說張不要去南京。張去南京是他自己的決定,行前他未向正住在他家裡的周和博古告別。”這一距西安事變僅一年多時間的回憶,應當是可信的。
在得知張學良決定送蔣以後,楊虎城對他進行過反覆勸說和阻攔,均未奏效。
12月23日晚,應德田對他進行過忠懇的勸阻,可他聽不進去。
24日,孫銘九堅決勸阻他,也沒有起作用。…………⑤
但他突然在12月25日下午就送蔣回南京,則是倉促決定的,當時他不僅未告訴周恩來,連身邊的工作人員,甚至趙四小姐也是在他臨走時才得知此事的。
在那種形勢下,要親自送蔣回南京,是令人擔心的,也是沒有人不反對的。
時任西北“剿總”機要科長的王中立提到這麼一件事:
二十五日上午,我在新城聯合辦公室,隔窗望見張將軍和總部辦公廳副主任洪鍅在楊虎城將軍住的洋房外空地立談,許久才散。過後我才知道談的就是關於釋蔣的事。聽說洪當時向張將軍陳述了意見,張將軍總說:“是功是過,將來自有定評。”洪答:“從古至今,信史是不多見的。”也談到不要送。張將軍說:“我這次不去,南京以後總是要去的,就索性這次去。”⑥
很明顯,張學良對於南京送蔣是有他的獨特的考慮的,也是光明磊落的,這跟後來楊虎城歐遊歸國堅信蔣定會不計前嫌、尤其抗日反而蒙難一樣,個人利害得失皆置之度外,這其實不正是張學良之所以為張學良,正是他的難能可貴之處嗎?但那時人們甚至就連趙四小姐對此並不理解啊!
“什麼,今天就送委員長回南京?怎麼走得這麼急?原先不是說還要過幾天才走嗎?!”趙四小姐驚異地望著行色匆匆的張學良,這突如其來的決定,使她非常不安。
但張學良卻鎮靜如常:“是的,是走得急了點,人家兩夫婦都是基督徒,要回南京過聖誕節,我怎好拒絕呢?”
“啊,是這樣,不過,”趙四小姐象突然想到了什麼重要的問題似的提醒說:“這是大事,要慎重,這你跟周先生、楊主任他們商量過沒有?”
張學良說:“以前商量過,不過提前走還沒來及告訴周先生。”
“放他走可以,但你不能送他去南京!”
“啊,這為什麼?”
“這太危險了,他會進行報復的。”
“不,霞,你放心,現在還不會。”張學良拉著趙四小姐的手,不無留戀地說。在平時,他對聰明的趙四小姐的意見是樂於傾聽的,但現在他認為她顯然是由於過分為他的安全擔心,才極力阻攔的。實際問題並不是這麼嚴重,既然委員長一再表示理解這一行動,贊成停止內戰,聯合抗日,而宋氏姐妹也保證他的安全,用宋美齡的話來說,一到南京就讓他返回西安,連一秒鐘也不叫他多停呢,看來安全沒問題,所以他把上述情況向趙四小姐作了介紹,仍執意要送。“不對,漢卿,這你就想錯了。”趙四小姐焦慮不安地說,“你與委員長共事,時間不算短了,他對你究竟怎樣?他的關心和信義在哪裡?你過去被他利用,替他背黑鍋,他用得著你時,把你奉為上賓,用不著你時,就把你一腳踢開,這你難道都忘了嗎?你過去吃他的虧還少嗎?至於宋氏姐妹的保證,可靠程度有多大,你比我清楚。”
“唔,是的,有這麼回事。”張學良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