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略一愣神,精衛跪倒在地,抱住陸壓小腿抽泣:“老師,莫要如此。精衛什麼都不要,不要……”
陸壓眼中掠過一絲笑意,暗贊小丫頭機敏,深得我心。
陸久看著這對師徒搖了搖頭,啞然失笑。取出青玉葫蘆,正尋思著予她一件什麼法寶,忽覺有異。抬頭正望見一大一小兩雙眼睛盯著他,閃爍著駭人的紅芒。
揮手將一件法寶送到精衛懷中。長約丈許、色呈火紅,說道:“這是先天法寶離火紅綾,便代你老師賜於你,好生祭煉。”
精衛將紅綾披在身上,左右比劃著。嬌俏的小臉上滿是欣喜。似乎是喜愛一件漂亮的披肩。更甚於一件先天法寶。莫非真是女人天性使然?只是,眼前這一位。身高不過三尺許,似乎還算不上是……“女人”……
陸壓腦後一滴冷汗流下,出言打斷了無休無止的比劃和傻笑:“愣著做什麼,還不謝過師伯?”
精衛這些年在太陽宮中,時常與陸久玩鬧,卻不像其他人一般畏懼這位妖皇陛下。當下笑吟吟地斂首謝過。復又低頭繼續觀賞紅綾,在那如同有生命一般跳動的火紅中,深深迷醉。
如此過了四五年,人間洪水依舊滔滔。
鯀治水數年,動用人力物力無數,進展卻是聊聊。洪水仍然包圍著高山,人類還是住在山上,動彈不得。
眼見族人悽苦,堯帝整日憂心忡忡,華髮遍生,皺紋悄悄爬上了眼角、額頭。日日忙著調撥人力物資,支援鯀治水。每每有信使歸來,堯帝地額頭總會多出一絲皺紋。
這一日,堯帝終於支援不住,躺在了病榻之上,四嶽連忙來見。
病榻上,堯帝問四嶽道:“我修煉出了岔子,時日無多。你們有誰能順應天明,承擔天子重責?”
四嶽連忙跪下,說道:“陛下,我等德行鄙薄,不足以服眾。有少族長丹朱,必能繼承陛下宏願,光大人族。”
堯帝掙扎著坐騎,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連忙上前來扶。堯帝緩緩搖頭,嘆息道:“我這個兒子,自己最是清楚不過。志大才疏,不足以擔當重任。”
四嶽進言道:“陛下何不詢問帝師大人?”
三日前。
多寶道人前來辭行,欲迴轉金鰲島。
堯帝挽留道:“老師,如今人族多有劫難,弟子代萬千人族子弟,懇請老師留下,助我一助。”
多寶道人淡淡看著弟子,眼中不忍之色轉瞬即逝,轉身眺望遙遠的東方:“要叫陛下失望了。貧道俗事已了,日後當專心大道,一應紅塵之事,皆與我無關。”
舉步前行,忽又停下來說道:“接下來,便是師妹的事了……”
說完便架起祥雲離去,再不回首。
“老師已於三日前回轉金鰲島。”
堯帝從回憶中醒來,黯然說道:“那就從四方遠近大臣和隱士之中推舉一位可靠的人吧。”
四嶽商議一陣進言道:“歷山有個單身漢,叫虞舜。乃是盲人的兒子,父親愚昧,母親頑固,弟弟傲慢。而舜卻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們不至於步入歧途。”
“哦?”
堯帝聞言精神大好,說道:“細細道來。”
“舜,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
四嶽將虞舜生平一一向堯帝言明,復又遲疑道:“據聞……”
堯帝正因得人而喜,精神大好,當下揮手說道:“不必遲疑,盡數道來。”
四嶽一躬身,奏道:“據說此人,幾年前業已拜入截教金靈聖母門下,與陛下份屬同門。”
堯帝愕然以對,忽然想起多寶道人離去時,最後的言語。恍然大悟,從榻上坐起,招呼眾人道:“走,我等同往,見識見識這位民間賢者。”
娥皇女英連忙上前攙扶。
堯帝、四嶽、娥皇女英,一行七人來到歷山一帶,聽說舜在田間耕地,便來到了田間。
看見一個青年,身材魁偉、體闊神敏,聚精會神地耕地,犁前駕著一頭黑牛、一頭黃牛。奇怪地是,這個青年從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轅上掛一個簸箕,隔一會兒,敲一下簸箕,吆喝一聲。
堯帝等舜犁到地頭,便問:“耕夫都用鞭打牛,你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
舜見有老人問,拱手以揖答道:“牛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於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為我打黃牛,黃牛以為我打黑牛,就都賣力拉犁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