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理的量子基金會在整個1996年的成績都相當令投資者失望,從1997年初到6月底的成績也不是十分光彩奪目,直到7月份,基金會的成績才大步躍前,將前6個月的盈利翻了一番。
1996年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揚了22個百分點,而由喬治·索羅斯任董事會主席的量子基金會卻在低谷中徘徊不前,不去贏利倒也罷了,基金會還全年虧損了1。5個百分點,與華爾街上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基金會相比較,簡直就是相形見絀,黯然無光。
對於索羅斯而言。這可是他所面臨的最為嚴峻的考驗之一了。他改變了那種半退休、半隱居的生活方式,從公眾之中又潛匿於幕後,精心策劃發動了一系列的量子反擊戰,以為自己撈回名聲。
1997年上半年,量子基金會的業績雖然增長了14個百分點,但與道瓊斯指數的20。6的百分點的增長比起來,依然沒有絲毫可以大吹大擂的資本,這就意味著,投資人投入量子基金會所獲得的回收,還比不上購買美國的藍籌股呢。
索羅斯可真有點著急了。他想自己今年已六十有六了,到這個時候再出點亂子,豈不是要毀掉自己的一世英名不成。於是,他如同一隻熱鍋螞蟻,到處東奔西跑,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東南亞市場這塊大肥肉讓他給瞅準了。
從1997年6月底到7月底的這一個月內,量子基金會的增長從14個百分點一舉上揚到27。1個百分點,幾乎使上半年的盈利培增,據稱,該基金會截止到7月底的總資產已上升到170億美元,金融風暴前的資產總值約為15O億美元,所以照此推算,素羅斯砍殺東南亞諸國已為他的組織創造了約20億美元的盈利。
那麼,量子基金會的盈利從何而來呢?美國《商業週刊》認為,東南亞貨幣中的泰銖、馬幣和印尼盧比,直接對量子基金的盈利作出了貢獻。
當然,在這場金融大風暴中拋頭忑面扮演角色的,還不只是索羅斯和他所領導的量子基金會。在全球各衝擊型基金組織中,資產僅次於量子基金的“猛虎基金會”(Tiger Fund和它屬下的“美洲虎基金會”(Jaguar Fund),便曾在風暴中大量拋售泰銖和其他東南亞貨幣,興風作浪,張牙舞爪,與量子基金會如出一轍。泰國銖一經跌人谷底,美洲虎基金自1997年初以來的盈利,便從微不足道的0。7個百分點上升至11。7個百分點。關心基金動向的人士都知道,這個基金會今年來便一直看淡美國股市,所以11個百分點的盈利便直接來自對東南亞諸國貨幣的掃蕩,這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了。
可見索羅斯並非單槍匹馬地和一群亞洲虎在進行殊死拼殺,而是有一群美洲虎站在他那一方。
第二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投機家
“我主來一貧如洗。
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
第一節 為錢而活著
1992年9月15日下午5點30分,橢圓形的桌子後面,喬治·索羅斯安然地坐在他那張高靠背的皮椅中,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凝視著33層樓下面中心公園的緊張情景和通勤高峰時期人們的一舉一動。再次逐鹿這場遊戲,併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令他興奮不已。
近來,每當索羅斯步人曼哈頓中心的索羅斯基金管理處,他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不是這兒的老闆,而更像是一個參觀者。但今天他深感事實的確如此。他可以攀上一座高山,亦可搞垮某家銀行。他確信自己仍能夠玩這場遊戲……而且會比大多數時候玩得好。或許會比任何人玩得都好。
試設想如果近年來他將大部分時間花在遠遊上,那情況該會如何呢?自1988年以來,他就將這個企業委託給斯但萊·德魯肯米勒,一個有著光輝金融管理業績的年輕總管,經營一直很順利。如果索羅斯出現在辦公室,他就與德魯肯米勒共同議事,儘管他們時常會因為對金融市場持不同見解而吵翻。
那些日子,索羅斯本該前往東歐和前蘇聯,幫助組建和培訓他在80年代建立的慈善基金會,促使這些國家演變成民主社會的典範。幾年來,他在金融市場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賺足了他曾經需要的金錢。現在,已步人生命黃金歲月的他,在儘可能地逃避辦公室中那種枯燥乏味的生活。他更願意同匈牙利或羅馬尼亞基金會中的下屬們聚在一塊,或是在波斯尼亞泥濘的街道上跋涉著,亦或是去參加冒險活動。
但今天是個極不尋常的日子。喬治·索羅斯將要投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筆賭注。大戰將臨,有的人會心臟狂跳不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