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頁)
。一日午後,曉嵐趨訪竹林寺,時逢了雲和尚外出未歸,曉嵐就獨坐廊下等候。及了雲和尚歸來,曉嵐施禮誦道:竹林等僧歸,雙手拜四維羅漢;月門閒客住,二山出大小尖峰。“拜”,“四維”合為“羅”(“羅”字的繁體字為“羅”),下聯中“月門”合為“閒”(“閒”的繁體字為“閒”,“二山”合為“出”:“大小”顛倒相疊,正是一個“尖”字。上下兩聯,可謂絕妙之對兒。
曉嵐與了雲和尚,下棋起來便忘記一切,直至深夜仍不肯罷休。小和尚來報,夜深寺門已閉,曉嵐擲子以“閉”字出聯: “門內有才方是閉”;了雲隨口答道:“寺邊無日不知時”。
足見了雲和尚也是一位飽學的高僧。
在兵部尚書任上,紀曉嵐曾督師赴粵。有一天晚上,和一位王姓棋友下棋,曉嵐的棋藝本不如王某,但是一晚上卻連勝兩局,心中正感奇怪,意欲動問,王某卻先開了口:“貴屬劉鼎臣,承蒙紀大人器重,感戴至深,如今有個請求,託兄弟代陳,不知該說不該說?”“噢,原來這就是你今晚輸棋的原因!”紀曉嵐面有不悅之色,“有話請您講吧。”“事情是這樣的”,王某小心翼翼地說:“劉兄想謀陽朔縣的縣令,希望紀大人鼎力成全。”“想做縣令,還要選地方?哪有這麼如意的事?”紀曉嵐的話語,帶著一股譏訕的意味。
“紀大人乃是當今朝廷的重臣,聖眷隆渥。如肯出面保薦,想必不成問題。”王某陪著一副諂媚的笑臉,說出這幾句恭維之詞,顯然是事先準備好了的。
紀曉嵐站起身子,背剪雙手,搖搖頭說:“倘若官可自擇,在下寧肯放棄一品大員不幹。做一名陽朔令,於願足矣!”“紀大人您真會說笑話!”王某不相信紀曉嵐的話。
紀曉嵐正色說道:“這是我的肺腑之言,絕不是同你說笑話。”“這是為何?”王某不解地問。
“陽朔山水,秀甲天下!”紀曉嵐說:“我閱兵過陽朔遊覽,至今仍夢寐不忘,若是能為陽朔令,置身畫山繡水之間,其樂無窮,何復他求?”王某囁嚅著還想再說什麼。紀曉嵐冷冷說聲:“不必再講了。”說畢拂袖而入,從此不再跟王某下棋。
屬吏劉鼎臣,聽說這回事後,自慚形穢,便辭職離去了。
紀曉嵐棋癮雖大,但不計較勝負,他常引用蘇東坡的一句詩說:“勝固欣然敗亦喜。”又極推崇王安石的觀點:“戰罷兩套收黑白,一樣何處有虧成?”早年在家鄉讀書時,紀曉嵐曾聽從兄紀方洲講過一個故事:景城真武祠中,有一道士酷好下棋,人皆稱之“棋道士”,反倒隱沒了本來的姓名。一日,方洲來到棋道士居處,見幾上置一棋局,只三十一子,心想是棋道士外出了,就坐下來等待。忽然聽窗外有喘息之聲,走出來看時,原是棋道士和一個人奪一棋子。四手相持,力竭一齊倒地,而喘息之聲大作。為爭一局勝負,爭執如此實在可笑。
紀曉嵐又曾聽從兄紀坦居講,丁卯鄉試時,見場中有兩個考生,畫號板為棋盤,拾碎炭為黑子,剔碎白灰塊為白子,對著不止,終場時,兩人一齊交了白卷。紀曉嵐認為,對弈之事,“消閒遣日,原不妨偶一為之;以為得失喜怒,則可以不必。”紀曉嵐浮沉宦海,對世態炎涼感受頗深,也將之比作局中對弈,更頗有一番哲理。他的結論是:不求勝負,“言則易耳”。
從烏魯木齊被召京城的那年冬天,有人拿來一幅《八仙對弈圖》,求他題詩。上面畫的是韓湘子與何仙姑對局,呂洞賓、漢鍾離、藍采和、張國老和曹國舅,五仙旁觀,而鐵柺李超然局外,躺在樹下的石頭上,枕著葫蘆酣然而睡。此畫意境深遠,頗富啟迪人生的意義。紀曉嵐為之所動,題詩兩首。
其一十八年來閱宦途,此心久似水中鳧。
如何才踏春明路,又看仙人對弈圖?
其二局中局外兩沉吟,猶是人間勝負心。
哪似頑仙痴不省,春風蝴蝶睡鄉深。
紀曉嵐自跡生平,也同蘇東坡、王安石一樣,只是說說罷了,未能自踐其言。他自號“觀弈道人”,也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罷了。
他與和��惱�罰�聳逼謁淙幌緣梅縉嚼司玻��諦鬧幸豢桃參叢�葜構�V皇竅�翱椿噬掀�緩瞳|,和���怯惺鹽蘅幀S謔牽��笆筆弊⒁飠乇埽�苊庥牒瞳|正面交鋒,像局外觀棋一樣,靜觀默察。
丙午年,和��甘辜胰肆躒��誥┲新蛄艘淮Φ嘏蹋��瞳|營造府第。為了免除朝中大臣的議論和彈劾,一切事宜都用劉全的名義辦理。但其建造格局,超出了清廷的規制,被人們看了出來,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