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壞媚睦鎘脅桓刪壞牡胤劍�詞估此呂鍔障愕南憧停��親��囊巫櫻�葉薊岵梁芏啾椴拍莧米約郝�狻!�
老和尚笑道:“這能叫作乾淨嗎?你嫌天髒、嫌地髒、嫌人髒,外表雖然乾淨了,但內心已經不潔淨了,心裡已經有病了。真正的潔癖,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使他潔淨。完美不是一種靜止的狀態,而是一種行走的、進行中的狀態,追求完美的過程,就是求這世界的完美。所以,完美是不存在的。”
現在確實有許多人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完全達到自己的要求,想要找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的上班族很多,這種工作非常難遇到,甚至沒有可能遇到。但是,在追求完美工作的過程中,很多人忽視了自己內心的成長。希望馬上找到理想的工作,更像是守株待兔,坐等機會的降臨,卻忘記了很多機會都是要靠自己在工作的過程中創造的,世上沒有一步到位這回事。
這種心態,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在為誰工作。他們把工作當作負擔,當作自己不情願卻必須要去為別人完成的事。對工作的理想和展望,無非是下個月能照常領到全額工資,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另外還可以享受每年一次的年假。在這種心態下,他們無法體會到工作對於他人和自己的意義,也就是還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為了誰在工作。即使找到了這樣的工作,他的心思也不會完全放在工作上,而是安心享受這份閒暇舒適,從而把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進取精神完全荒廢了。
朋友聽到我上面說的話,微微頷首道:“確實如此,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便只能強求外在的條件達到完美,但是這種完美又是不存在的。你的這番話,讓我想起中國的《道德經》上也有相似的詞語——大成若缺。完美的事物,看起來總是有所殘缺的。關鍵還是要修行自己那顆追求完美的心。”
工作排太滿,越做越煩躁
生活:想積極表現,所以安排了許多工作,結果做不完,
越做越煩躁。
修行:做人不可貪心,做事要分輕重緩急。
小川入職後想給領導留個勤快、有能力的形象,因此每天會給自己安排許多工作。結果工作安排太多,再加上對工作不熟悉,導致每天都做不完,不得不加班,而這樣的加班又沒有加班費。不到兩個月,還是職場新人的小川就感到了沉重的工作壓力,每天晚上睡覺前總想著工作,造成入睡困難。勉強睡著後還夢到自己在工作,睡眠質量非常差,第二天沒有精神,結果工作效率更差。他開始懷疑是自己能力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於是想著辭職,但又因為覺得這次工作機會難能可貴,所以不想失去,因而陷入焦慮狀態中。
小川的問題是很多職場新人的問題,剛剛步入職場,急於給領導和老同事留下好印象,所以拼命攬活兒,結果貪多嚼不爛,反而給人以急功近利的印象。事實上,沒人會對職場新人太苛刻,大家都知道新人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環境,這點在領導僱用你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所以沒必要把能做、不能做的事情全都拿來做。
聖嚴法師曾說:“你可以選擇不要被工作驅使,做任何事情都先分出輕重緩急、大小內外,先處理好近的、急的、重要的,然後再做其他的事情。想把千頭萬緒在同一個時間內清理好,這只是貪念罷了。”
佛教說人性中有五種阻礙成道的煩惱,貪嗔痴慢疑。貪是最根本、最難拔出的劣根。職場新人貪功、貪美名,所以不管自己能力有多大,都同時安排許多事情,結果難以駕馭,反而成了煩惱。職場新人忘記了,初入職場最重要的是學習、掌握並熟練要做的工作,而不是急著塑造一個勤奮、有本事的形象。《百喻經》裡有則故事,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有個商人打算帶著兩個兒子去很遠的地方做生意。春季的某一天,商人買來一頭駱駝,在上面裝滿了貴重的貨物,帶著兩個兒子迎著朝陽出發了。這個季節雖然還有點寒意,但春陽一照,整個大地都生機勃勃。農夫在地裡耕種,等待著收穫。
商人帶著兩個兒子,一邊走,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他還時不時教育兒子:“我們要像田裡的農夫那樣辛苦勞作,秋天才會獲得豐收。”兒子們點點頭,期待著這次出遠門能在秋天滿載而歸。這條路漫長又艱難,他們穿過茂密的樹林,蹚過湍急的河水,來到一座高山腳下。商人指著高山說:“你們看,只要翻過這座山就到我們的目的地了,那裡有很多人等著買我們的貨物。”兒子們聽了又激動又高興,想著快點賺個盆滿缽滿,於是拉著駱駝不眠不休地爬山。儘管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