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頁)
為了提高北鎮的知名度,麥樂與省天文臺協商,在北鎮設立觀象基地,並組織首次觀星活動。省內的天文愛好者雲集北鎮。
麥樂對觀星團成員說,一個民族只關注腳下的事情,是沒有前途的。一個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天空的人,這個民族才有希望。這不是我說的,是一位大人物說的。
麥樂提議,仿效南鎮,在北鎮舉辦“狂歡節”,名字就叫“金雞狂歡節(簡稱‘雞狂節’)”,以此做大作強北鎮‘現代農業’這個品牌;另一方面,可以藉此推介北鎮的形象,加快北鎮招商引資及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北鎮黨委會開會,討論透過了麥樂的提議。
為了搶得市場上的先機和主動,首屆“雞狂節”開幕日期定在南鎮的‘花狂節’開幕之前。為了保證北鎮的‘雞狂節’一炮打響並全面超越南鎮的‘花狂節’,副鎮長麥樂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狂歡節不能離開‘狂’字和‘歡’字。但是,又不能太超前、太危險。
經過仔細研究,首屆‘雞狂節’動靜結合。開幕前,麥樂透過新聞媒體發表鄭重宣告說,‘雞狂節’是北鎮老百姓自己的節日,與電影‘金雞節’是兩回事。‘雞狂節’無意冒犯電影‘金雞節’的名譽,更無意盜用電影‘金雞節’的名稱牟利。
小丑表演是首屆“雞狂節”的當家專案。小丑是孩子們的最愛。出場的小丑可以變換好幾十種臉譜,令人拍案叫絕。有孩子的地方,必有大人,以女人居多。孩子和女人的生意最好做。他們買東西時候,往往喪失理智,只管喜歡不喜歡,根本不管貴不貴。
經過精心籌備,首屆‘雞狂節’在北鎮的金雞塢舉行。開幕式上,舉行了“三雞雕像”落成典禮。三雞依次為玉雞、金雞、石雞。
麥樂手捧一隻金色羽毛的大公雞,吟誦起了‘神異經’中的句子,‘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萬雞鳴,萬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
麥樂的朗誦贏得熱烈掌聲。在馴雞師傅的引導下;三隻鳳披霞冠的大公雞伸長了脖子;引吭高歌,咕…咕……咕………的叫聲迴盪在群山峻嶺間。看它們洋洋自得的樣子。
我在想。它們活得倒挺安逸,可是,把一個世紀性的難題拋給了人類,即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另外,雞蛋的出現引起了人們對天地初始狀態的聯想。古人云,“天地初開,混沌如雞子”。因此,雞作為禽類的唯一代表,可以當之無愧地與十二生肖榜的其它動物共舞。
42、雞鳴之樂不思蜀
首屆‘雞狂節’上,一對虎皮鸚鵡像個大活寶一樣,交替說‘雞狂節好’、‘老公好’,引得眾人哈哈大笑,連眼淚都要笑出來了。
首屆‘雞狂節’主角當然是金雞。長著大紅冠子和金色羽毛的大公雞步履蹣跚、踉踉蹌蹌一上場,立刻博得眾人開懷大笑。原來,這些公雞事先餵了藥酒,走起路來搖搖晃晃,與醉鬼無異。
跟在醉雞身後的,是醉鵝、醉鴨。它們也與醉雞一樣,一步三搖晃。這些動物都是拍賣品。遊客可以舉牌,竟拍購得動物的所有權後,既可以放生,也可以讓廚師做成菜餚。這些動物醉鬼因長期餵食白酒,肉質鮮美,滑嫩,無腥味。
首屆‘雞狂節’上最引人注目的節目是奔鳥。所謂奔鳥是指奔跑的鴕鳥。雞、人、鴕鳥、狗按先後順序登場,在一條寬不過6米、長不足1000米的街道上奔跑,形成雞飛狗跳、人仰鴕翻的鏡頭,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有人可能問了,鴕鳥跑得快嗎?為此,麥樂事先做了測算。鴕鳥跑起來,瞬間速度可達70公里/小時,且耐力大。鴕鳥的體重達200公斤,被鴕鳥踩一下,也不是好玩的。為了保證遊人安全,事先對鴕鳥、狗進行訓練,急救車及急救人員現場伺候。
首屆‘雞狂節’的保留曲目是公雞選美。對於中選的雞王,北鎮為其提供一處永久性生活場所,終身供應其飲食,免除其受刀剮釜烹之刑。
首屆‘雞狂節’當然少不了美食。款待來賓的大餐,除了百雞宴、竹蓀鵝、魔芋火鍋、小土豆、狗肉館、驢肉館、羊肉館外,就是燒烤鴕鳥肉了。鴕鳥肉呈紅色,與牛肉相差無幾。經密制的醬汁浸泡入味並經火烤後,紫蘇葉一包,味道鮮美。另外,鴕鳥火鍋的味道也不錯。
首屆‘雞狂節’令人樂不思蜀的飲食,當然少不了小雞烙餄子。宰殺7、8個月齡的小公雞,剔除大骨,將小骨、脆骨連同雞肉剁成茸,與茄丁攪拌,用柴灶烙。剛出鍋的餄子,咬一口滋滋冒油、茂熱氣,味道別提有多鮮美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