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1/4 頁)
平了,這一千多萬貫的錢財還需要還嗎?勃帖心中暗自露出一絲冷笑來。
不對,什麼時候大唐如此好說話了。難道這大唐內部真的出現了什麼異常不成,想要儘快的解決與突厥之事,否則豈會如此痛快。勃帖心中瞬間就轉過了無數個念頭,終於堅信大唐內部必定是出了問題。一想到這裡,心中一陣興奮,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來,拱手說道:“大皇帝陛下仁慈愛民,我家大汗十分感謝,待外臣回到突厥之後,必定會帶給頡利可汗的。只是,外臣雖然來自突厥,代表可汗與大唐進行和談,但是到底是一個臣子,雖然對這些要求很是贊成,但還是要稟報可汗的,不若待下臣將這些條件寫成文書,傳與可汗,讓可汗召集諸部落首領商議之後,再做出決定。呵呵,想必大唐提出瞭如此寬厚的條件,可汗和那些首領們心中也是感謝的,不久之後,就會讓外臣迴歸草原了。不知道諸位大人以為如何?”
“這是應該的。”竇義雙眼中精光一閃而過,想也沒想,就笑呵呵的說道:“你我作為臣子的,雖然談成了今日的模樣,達成了初步的協議,但是最後拿主意的到底是我們的主子不是。勃帖大人此舉甚是有理,此去草原尚要一個半月時間,來往就是三個月時間,待三個月後再做蓋棺定論就是了。不過這三個月期間,這十萬大軍所耗的糧草可是要突厥承擔的啊!”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勃帖連連點頭。心中卻是冷哼道:“只要查清楚你們態度大變的原因,莫說是三個月,就是五個月的糧草我們也是支付的起的。”於是自以為得計的勃帖哈哈大笑的出了武英殿。卻不知道,在他的背後,竇義臉上露出的一絲絲冷笑。
第282章 薛仁貴
“我大唐正因為寓兵於民。兵民合一,才能擁有百萬大軍,才能在短時間內聚集五十萬大軍,擊敗頡利大軍。”終南山下武學內,一棟建築內,忽然傳來一陣激烈的爭吵之聲,只見一個生的相貌儒雅的年輕人,雙目閃爍著一絲興奮之色,望著面前一塊巨大的模型,上面堆砌著山川地理,彷彿萬里山河盡在其中一番。
“蘇童,此言差矣!要知道寓兵於農,兵民合一,固然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的兵丁,但是你能保證,這些兵丁上了戰場就能用嗎?更為重要的是,府兵制度之下,百姓的負擔甚重,尤其是以關中為例。”一個相貌忠厚的年輕人搖了搖頭說道:“據在下所知,我大唐有折衝府六百三十三個。但是分佈的卻很是不平衡,在關中長安一帶,就有兩百多個折衝府,接近關中的河南、河東的折衝府也是很多的,陛下這麼做,固然能使的朝廷在軍事上能夠居重馭輕,舉關中之眾而臨四方,但是關中軍府數多,百姓的兵役負擔格外的沉重,恐怕不久之後,人逐漸逃散,年月漸久,逃死者不補,三輔漸寡弱,宿衛之數不給,兵源逐漸枯竭。日後又如何能為陛下效命呢?”
“薛禮,我說你也是杞人憂天了。如今看看我大唐盛世,當兵征戰疆場,不但能立下功勳,更能光宗耀祖,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來當衛士呢?什麼時候能出現兵源不足的現象了。看看,按照我大唐的規矩,衛士均可授田,所謂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福,財力又均者,先取多丁。當衛士,還能免除租調徭役,只需要自備糧餉及一些軍資武器就可以了。若是能在戰爭中獲取功勞的話,還能按勳級授田,如此好的事情,豈會沒有願意幹的薛禮啊,薛禮,也不知道你腦子是怎麼想的。”那個叫蘇童的人得意的哈哈大笑道:“你來武學不就是為了當兵立功授田的嗎?問問你的那些同伴,若是陛下不說以軍功而授田的話,你的那些同伴會來嗎?周青,你說說,還有湯和,你們說說,你們若不是看中了這點,又豈會參軍,豈會來這武學。哈哈!”那蘇童身後的年輕人紛紛哈哈大笑起來,而是凡是被蘇童點中的人無不是面色通紅,顯然是被他們說中了心思。看這雙方的裝束,就能看到清楚,這兩堆人都是屬於兩個陣營的,一個是以蘇童為首。一個卻是以薛禮為首,一堆來自富貴子弟,而另一堆卻是來自貧下中農。
“大丈夫當征戰疆場,建功立業,這本就沒有什麼可恥的。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日後自然需要開疆擴土的將領,我等參軍一方面固然是為獲取功勳,但是更多的卻是為了報效朝廷。”薛禮朝長安方向拱了拱手,不屑的說道:“這功名自然是要取的,但是位卑不敢忘國,今日只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已,我薛禮不過是略有感慨而已,要知道這土地是有限的,越分越少,沒有土地的獎賞,試想,還有人會來參軍嗎?勳官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不值錢了。還有人需要嗎?”
“薛禮,你不過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