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和誤入的——所有誘惑和缺失。
近來有許多媽媽和媒體經常問我:“怎麼才能做到讓一個兩歲的孩子閱讀三百本繪本?”聽到這個問題我總是很惶惑。不,這絕不是我寫“騎鯨之旅”閱讀筆記的初衷!讀多少書,對閱讀這個行為而言遠非關鍵,對嬰幼兒親子共讀來說,更是不值一提的事。親子共讀——就像我在所有筆記上多次強調過的那樣——其目的是讓孩子愛上閱讀行為,讓他們感覺到這個過程中的愛與被愛,讓真與美降臨在他們心田,讓幻想王國在他們靈魂裡紮根。只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哪怕僅僅讀了一本書,哪怕只有一本書,這趟騎鯨之旅都是奇妙殊勝的。但是,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小心,如果我們接受世俗的誘惑,被自己的慾望所驅使,盲目驅趕麾下的小鯨魚,以“開發智力”“炫耀學習成果”為己任,這趟旅程註定充滿悲傷、衝突,註定陷入泥沼。
米尼已經兩歲兩個月。屈指算來,騎鯨之旅親子共讀在我家已經進行了近兩年時間,所謂“0—2歲共讀筆記”是了結的時候了。但還有幾個切切要點,值得叮囑未來人。
極限
記得我在《騎鯨之旅1》中提到過,親子共讀的第一個成果,是失敗。如果沒有那麼多失敗,這就不是困難重重、多舛,卻總能給你無限驚喜的育兒人生了。而時至今日,如果你已經歷經半年、甚至一年的親子共讀,你會深切地感受到另一個詞,就是“極限”。
我能理解,親子共讀遭遇的極限,比“教孩子認閃卡、識字譜”來得快,來得強烈。因為這是一條孤獨的、只有你們家人共喜樂患難的路。如果你真誠地想和孩子分享這趟旅程,就絕不忍心把他們“炫耀成果”式地拉到人群中,說:“來,給各位大爺大媽們講段故事吧!”你只能從孩子的某個陳述句、某個微小的行為細節、某個心領神會的微笑……捕捉那些靈光忽現的時刻,並因此明白他們始終跟隨著你,與你心心相惜。這樣的驚喜時而來得快而猛烈,時而遲遲隱身幕後,你卻會在無數次重複、無數個漫漫長夜後,體會到自己的極限。
我也有自己的極限:咳嗽咳得肺都快吐出來了,米尼還一個勁要求“媽媽,再讀一本好嗎?”。某本繪本明明已經講了上千遍了——換一本吧?不行!孩子堅決不同意。工作和家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可時間一到,米尼捧著書推開眾人就來了:“媽媽,該讀書了。”或者一群家長站在一起,這個說:“我孩子能背十幾首詩了!”那個說:“識字圖我們都認了三四張了。”輪到我的時候,我張口結舌,尷尬微笑。
對一個普通媽媽(或爸爸)來說,親子共讀是特別耗費精力和情感,比較花錢(相比而言),並且需要巨大的自信心與定見方能支撐前行的事。要突破極限別無他途,只有衝破所有外在和內在的、心理和體力上的阻隔,排他地、別無異議地守護在孩子心靈之畔,只有靠你自己。
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識到,我也是經過許多深夜,才突然發現:共讀——兩年乃至十年——這樣的承諾已是靈魂之約。共讀雙方都需要付出不可計數的心力,父母更需要巨大的力量,來和以前那個懶惰的、守成的、虛榮的、困於瑣碎生活而缺乏想象力的自己搏鬥。而那個本來的自己,就是極限。在每次捧起書時,她(他)都會衝出來喊“停”,喊“我累了”,喊“夠了,這樣就行了”。那個本來的你,對這趟波瀾壯闊的靈魂之旅缺乏想象。
如何突破極限?如果是半年前的我,可能會羅列下許多小要點和技巧。但現在,我發現——只要堅持讀就行。如果小鯨魚們在初期嚐到共讀的快樂,他們會愛上共讀。接著,在你遇到極限,並仍堅持捧起書,機械地、木然地讀著時,奇蹟突然出現了——那些小鯨魚會引導你,啟發你、調動你。只要你像辛勤的老農沉默而無所求地翻動土壤那樣翻動繪本,孩子們一定會從靈魂裡開出熱烈的花來呼應你。
沒錯,突破極限的唯一力量是愛。但這個“愛”,並不單純指母愛(父愛),而是互愛。當面臨極限時,堅持下去,並把引導權交給孩子,他們會為此行護航。
共讀經驗(2)
共識
許多媽媽告訴我,她們的共讀計劃曾遭到家人諸多質疑和非議。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但當我們家在短短一兩個月時間裡一下子湧進一兩百本體積龐大、花費不菲的繪本,家庭空間被嚴重蠶食時;當家人看到米尼瞪著懵懂吃驚的雙眼,聽著我指天畫地時,我也聽到過“這種書都在騙錢吧?”“孩子這麼小怎麼聽得懂這些?”“編些故事跟他說就行了!”這樣的話。
如果計劃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