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覺到,沒有伯里克利,雅典就像群龍無首一樣,於是又把他請了回來,選他當大將軍。
但是另一個打擊又降臨到了伯里克利頭上。他的兩個兒子先後死於鼠疫,他自己在公元前429年重新掌權以後不久,也染上鼠疫死了。他臨終留下的一句遺言是;我對雅典是問心無愧的。
他去世以後不到25年,雅典被斯巴達打敗了。
19。尚武的斯巴達
古代希臘最強大的城邦,除了雅典,就要數斯巴達了。
斯巴達位於希臘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平原。這裡土質肥沃,農業比較發達。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人們對斯巴達早期的歷史還不十分清楚。據說,它是多利安人侵入拉哥尼亞平原,把原來住在那裡的居民變為奴隸以後建立起來的。
斯巴達全國有二十五六萬人,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斯巴達人,都是奴隸主,人口不到3萬。他們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過著集團性的軍事生活,不從事任何生產勞動。
第二部分是庇裡阿西人,人口3萬。他們大部分住在城市周圍,一般從事手工業和商業。他們是半自由民,就是說,有人身自由,但是沒有公民權,不能參加政治活動,必須給斯巴達人納稅、服役。
第三部分是希洛人。他們原來是平原上的居民,被征服後大部分成了奴隸,最初大約有20萬人。後來,斯巴達人把其他被征服部落的人變為奴隸,也歸入希洛人,人數就大大增加了。希洛人是斯巴達的國有奴隸,不歸奴隸主私人所有。奴隸主個人不能隨便殺害奴隸,但是可以用國家的名義集體屠殺。奴隸被固定在土地上,從事艱苦的農業勞動,每年得把收穫物的一半上繳給奴隸主;自己只能過著半飢半飽、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由於剝削太重,斯巴達的農業非常落後,產量總也提不高。斯巴達詩人特爾太厄曾經這樣描寫希洛人的生活:
像驢子似地揹著無可忍受的負擔,
他們受著暴力的壓迫:
從勤苦耕作中得來的果實,
一半要送進主人的倉屋。
每當發生戰爭,希洛人還得服兵役,而且往往被送去打頭陣,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敵方的虛實,消耗敵方的兵力。
希洛人在數量上比斯巴達人多得多。斯巴達人對於希洛人反抗情緒的不斷增長,非常害怕,就用種種殘酷辦法來迫害、消滅他們。最通常的一種方式叫做克里普提,就是秘密行動的意思。每年,都要由斯巴達青年組織成別動隊,身藏短劍,白天埋伏在希洛人村莊附近,夜裡突然出來襲擊那些體魄強健、富有反抗精神的希洛人,將他們秘密處死。
有些希洛人希望透過在戰爭中立功來贖身,就拚死替斯巴達人作戰。在斯巴達和雅典的一次戰爭中,2000希洛人立下戰功。斯巴達奴隸主給他們戴上花冠,答應給他們自由。然後,希洛人被帶到一個大廟中去向神謝恩。這時候,奴隸主早已設下了埋伏。等他們從廟中出來時,迎接他們的不是自由,而是一場殘酷的大屠殺。手無寸鐵的2000名無辜的希洛人,就這樣被全部殺死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達人殘酷的剝削和野蠻的暴行,曾經多次進行武裝起義。公元前464年的一次起義,特別出名。當時,希洛人利用劇烈地震造成混亂的機會,舉行大規模的暴動。起義大軍直逼斯巴達城。斯巴達人控制不了局勢,不得不要求雅典奴隸主出兵支援。這次起義一直延續了10年。
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原始社會遺留的習俗,使斯巴達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制度,整個社會過著軍事化的生活。
斯巴達實行二王制。兩個國王只有在打仗的時候才擁有無限的權力,平時,一切重大問題都要由30個人組成的長老會議決定。有五個執政官協助國王處理政務。有時候,也召開公民大會,所有斯巴達成年公民都能參加。會上,只宣佈一下長老會議的決定,公民高聲叫喊同意或者反對,不進行討論。這些,實際上是原始社會部落生活的制度,因為適應斯巴達人軍事集團生活的需要,被保留下來了。
為了實行嚴格的軍事集團生活,培養崇尚武力的精神,斯巴達人還作了許多帶強制性的規定:
在斯巴達,剛生下來的嬰兒要經過嚴格的體格檢查。長得不壯實的、有疾病的,就扔到山谷裡,讓他們死掉。
男孩子長到7歲,得離開父母,到少年團隊裡去接受軍事訓練。首先要訓練對首領的絕對服從,再就是要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