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頁)
在澳大利亞互相用原子彈和雲爆彈洗禮之後,美國和日本終於冷靜下來。在中國的牽線搭橋下,於香港舉行了和平談判。
此時,日本已經把“給水防疫部”事件處理乾淨。
東條英機在家自殺身亡,承擔了主要責任。日本又審判了一批陸軍軍官,算是完成了洗清,或者說清洗。實際擔任給水防疫部幹部的人,卻多以服從命令,逃脫了懲罰。只有少數高階軍官被判處極刑,如,該部指揮官石井四郎就是其中之一。
在十幾年後,有人聲稱看到了石井四郎還活著。不過,該人很快又改口了。石井的生死,從此隱藏在歷史的迷霧中,成為一個永久的迷。
不管怎麼說,有了這個臺階,美國與日本的談判,總算可以順利實現。
兩國也實在是打不下去了,儘管彼此之間,還有對中國都充斥著仇恨。但中國一開口調停,兩國都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美國人的憤怒,我是理解的,我也是個通情達理之人。
面對美國的質詢,中國宣佈破獲了一個日本間諜網路。該網路給中國造成了極大的損失,詳細的情況正在繼續調查中,根據其任職範圍,中國估計雲爆彈資料可能洩露。本著實事求是和負責任的態度,中國請美方諒解。
這是諒解的事嗎?
早不失竊,晚不失竊,當初那麼些國家一起動腦筋,也沒有從中國把雲爆彈的技術資料搞到手,就這麼輕易洩密了。說破了天,美國人也不會相信。西方人智商低一點兒,卻僅僅是一點兒,離弱智差遠了。真相信,才是見鬼了。
中美關係直接冷到了冰點,中國大使估計比原蘇聯大使在美國的待遇都差。說起來,我倒覺得,美國人滿有忍耐力的,這都沒有驅逐中國大使。
中國為兩國和談提供便利,並不直接干預談判。具體的內容,還需要兩國閉上門,自己商量。
聽說,美國的口氣很大,一開口,就要求日本撤離澳大利亞,撤離新幾內亞,撤離……似乎日本已經一敗塗地了。日本也很蠻橫,還要求澳大利亞割讓領土云云。
談判從五月開始,拖到了七月初,還沒有遲遲看不到曙光。
我也沒放在心上,時間拖地越久,就越打不起來。手上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多了,再戰只能同歸於盡。再者說,打起來又如何,我還巴不得兩敗俱傷呢!
美國與日本自然不會讓我稱心如意,既然沒有力量再戰鬥下去,叫囂的再響亮,差距再懸殊,也不是問題。雙方磨了陣嘴皮子,自己就把要價降低了。
1946年8月17日,美國與日本在香港,正式簽署了停戰協議。雙方基本以停火線為界。
同日,世界大戰結束。
附錄:中國主導下的亞洲
南亞地區,即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國,依照民族和傳統,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十三個國家。其中,有五個國家較大,面積約在一二百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有數千萬眾,甚至過億,卻遠不足以對中國形成挑戰。
菲律賓的棉蘭老島被分割出去,與菲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
印支地區也被分割成南越、北越、寮國、柬埔寨四國。
印度尼西亞則被日本割走了新幾內亞,中國又支援華裔在蘇門答臘島成立了華人為主導的獨立國家——蘭芳共和國。
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和汶萊基本保持領土未變。
日本佔據了半個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保有太平洋中部諸群島,卻失去了琉球群島。只控制著半個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
加上錫金、不丹、尼泊爾、以色列、阿富汗和伊朗,還有猶太人在馬達加斯加成立的猶太國,世聯共計有三十六個成員國。
中國擁有一百餘個海外軍事基地,牢牢的掌握了亞洲,印度洋,東太平洋和北太平洋。在世界大戰中撈足了好處,憑藉著二千八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七億八千萬人口和世界第一的工、農業總產值,成為亞、歐、美世界三大集團之首。
尾聲
中國成立了世聯,並組成了以中國軍隊為主體的軍事同盟,人稱“華約”。
美國則保留了盟國的框架,以美軍為主體,聯合英軍和英聯邦國家,也成立了一個軍事同盟,被稱之為“北約”。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聯合國。
德國先是以德軍為主體,聯合意軍、俄軍、法軍等歐洲國家軍隊,成立的軍事同盟則被稱為“協約”。後來,德國覺得不方便,又成立了歐盟。
中國、德國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