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第3/4 頁)
心是在十四日午夜左右,而格薩哈族軍隊第一線的官兵卻仍在拼命保衛首都,還不知道此時退路已被完全切斷。而且,埃克特指揮的步兵第七萬人隊,還在堅守黑風城南側的陣地。但是,沒過多久,黑風城的各部隊就知道了黑風城內北門附近的防禦線已被突破及議政廳被佔領的情況,便爭先恐後地撤退到西門。然後,企圖利用筏子和渡船,或者游泳渡過菲拉斯河。不過,幾乎丟棄了所有的裝備和馬匹,成了光桿兵。
格薩哈族軍隊的主力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土崩瓦解了。其原因固然是由於受到高唐軍隊的強大壓力,但是,長老會盲目地對戰局進行研判並胡亂指揮起了決定性作用。開戰初期,擁有一萬五千正規軍、三萬預備役士兵的格薩哈族軍隊,到戰爭進行不到一天一夜的光景就全軍覆沒了,能夠活命逃跑的殘兵不足百人。
埃克特指揮的步兵第七萬人隊,在十五日凌晨堅守到最後一刻後,無可奈何地投降了。此時三千名官兵已經減員到三十八人,裝備也只剩下了四架弩炮,大箭早就射光了。由於他們的英勇戰鬥精神,前來受降的高唐軍隊給予了他們戰俘待遇,沒有藉機大肆屠戮。
在黑風城陷落時,也出現了壯烈的悲劇。在黑風城的西緣能夠俯瞰全城的亂草崗,約有一個百人隊的格薩哈族官兵始終堅守陣地直到全部以身殉族。可以說他們是格薩哈族當之無愧的死士。在日後《格薩哈族戰史》中寫道:“那些在亂草崗抵抗到最後而死去的壯士們,一定是‘哈龍的後裔’”,稱讚了他們英勇和悲壯的精神。哈龍,是指成為統一格薩哈族各部的核心力量的青年武士。
十五日凌晨,高唐飛龍軍、飛鷹軍和“血浴”近衛師完全佔領了黑風城後,立即開始掃蕩殘敵,檢舉格薩哈族的奸細,這包括格薩哈族長老會成員、官吏、激進份子、奸商、惡霸、軍人、保安民兵等,並同時在塔納利斯河北岸設定了觀察哨,以連線跟荊棘堡的防禦體系。
開戰以來,格薩哈族飛鷹軍損失約四百人;飛龍軍共損失一千一百一十二人,即戰死二百一十九人,負傷七百六十一人,失蹤一百三十二人。這些損失主要是在南線同銀狼軍交戰及在黑風城進攻外城時造成的。損失雖大,但兩軍計程車氣卻很高。另外,“血浴”近衛師的損失,連同在黑風城巷戰中被破壞的數輛在內,估計總共有四~八輛,不過未來得及統計確切的數字。總之,泰坦戰車損失很少,“血浴”近衛師計程車氣極高。
八月十五日清晨,金破天最高司令官批准給攻佔黑風城時建立了豐功偉績的飛龍軍第三師和飛鷹軍第四師冠以“黑風”騎兵師的榮譽稱號;授予“血浴”近衛師以“黑風”裝甲師的榮譽稱號。
回顧整場戰鬥,期間受到最大矇蔽的無疑是黑風城的百姓。八月十四日天黑前,巡城馬們突然一反過去宣傳巨大勝利的常態,公佈了這樣一條重大訊息:“敵人已侵入黑風城郊外,長老會和軍部將臨時遷往西方的漢晉鎮”。市民們一直相信軍隊的勝利,又聽到這樣的訊息,轉眼之間懷疑起了自己的耳朵,但是當清醒過來之後,確實聽到炮聲就在附近。
大混亂開始發生了。從市裡逃出的難民由西城門經灰風山朝漢晉鎮狂奔,在黑風城驛站,廣大群眾蜂擁而至,陷入難以收拾的大混亂。人們乘不上出租馬車,就徒步或用獨輪車、貨車、牛車、驢車等帶著可以帶走的行李開始西進,人和車輛擠滿了道路。
當城裡的納蒂族牧奴組成的敢死隊趁亂向議政廳等處射擊,格薩哈族戰士隨即出現將其驅散的時候,巡城馬們又宣揚起“奪回日盾鎮”的訊息,並且貼出了牆報。人們認為:“原來先前遷都的訊息,果然是誤傳”,剛安心地回家,馬上又聽說:“軍隊沒有辦法阻止敵人的泰坦戰車”啦,“沒有在防泰坦戰車障礙物上部署狙擊點,高唐軍隊接連不斷而來”啦,“軍隊準備的戰鬥戰術器材不能破壞敵人的泰坦戰車”啦等。而且炮聲越來越近。傍晚二更的時候,又播送了一條好訊息:“狴奴族駐布朗斯頓城的兵馬會來直接支援,大家不要慌。”市民們更加迷惑不解了。長老會沒有指示“市民們怎麼做才好”,只是釋出一些互相矛盾的訊息。
十四日晚飯時分,步兵軍官們在已瞭解到事情的真相和以後的前景,順便回到自己家裡,說一聲“如果活著,還會見面的”等,就出發去防禦四城城牆了,但是一般市民卻還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晚上接近三更天,巡城馬們還轉述了長老會臨時會長迪芒哥關於遷都和希望市民奮起的話,這時黑風城市民早已能夠清楚地聽到炮聲和爆炸聲了。但是儘管如此,巡城馬們卻仍在傳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