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報告!”卞康舉起了手,“軍隊是打仗的隊伍。”
“報告!”更多的人舉起了手。
李洪濤壓了壓手,說道:“軍隊是武裝力量,是保境安民,上陣殺敵,賑災救民的隊伍。軍隊的一大特點就是其階級性,就好比我是你們所有人的長官,賀平是1排所有官兵的長官,章建秋是連部勤務班所有官兵的長官。從士兵到班長,到排長,到連長,有著明確的,森嚴的等級。不管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戰場外,只要是軍隊裡的官兵,就要聽從長官的命令。那麼,怎麼來確認長官的身份呢?”
“報告!”田方又舉起了手,“我們都認識所有長官……”
“田方,你能保證認識所有兵嗎?”李洪濤笑著搖了搖頭,“現在我們才一百多人,今後我們的規模會繼續擴大,有更多的官兵加入,到時候,你們誰能保證認識所有的長官?因此,必須要有一種明確的方法來確認長官的身份。你們手裡的軍銜就是長官身份的標誌,不同級別的官兵有著不同樣式的軍銜。當你們熟悉了這套軍銜制度之後,今後一眼就能看出誰是長官,誰是下屬,就不會再搞混淆了。”
考慮到推廣軍銜制度的重要性,當天晚上,李洪濤組織了一個專門的培訓班,並且將培訓成績也計入了考核之內。
第十一章 制度(二)
在是否需要採用軍銜制度的問題上,李洪濤考慮了很長一段時間。
按照李洪濤的想法,軍隊初期只需要軍職制度,即確定各級部隊的軍官,不需要採用與其對應的軍銜制度。可是,李洪濤很快就發現,軍職制度並不能夠完全體現出軍人在軍隊裡的地位與價值。
比如,水辛逸是甲隊中所立戰功僅次於李洪濤的第二號“功臣”,卻只是個班長,比一些沒有立戰功,透過考核晉升的副排長還要低半級。
正是如此,李洪濤決定引入軍銜制度,並且明確軍銜與軍職的適用範圍。
軍銜代表一名軍人在軍隊裡的地位,以及對軍隊所做的貢獻。
軍職代表一名軍人在軍隊裡的指揮許可權。
李洪濤沒有“推陳出新”,去“發明”一套新的軍銜制度,直接引用了他前世服役時的軍銜制度,再根據實際情況,對軍銜制度做了小範圍的調整。
士兵設:一等到三等三個級別,一等兵為最優秀計程車兵。
士官設:分為下中上三個級別,暫時對應副班長、班長、副排長三個軍職。
軍官暫時只設了三級尉官:排長為少尉,副連長為中尉,連長為上尉。
也就是說,李洪濤也只是個“上尉”。
一些特殊部隊的軍職與軍銜並不完全對等,比如水辛逸就是少尉軍官,方藍、章建秋、鍾素珍為上士,鄒容為中士,連屬偵察班的另外四名士兵全為下士。
因為軍銜代表軍人的地位與做出的貢獻,所以李洪濤也對軍餉制度做了相應的調整。
軍餉的多少不再與軍職對等,而是與軍銜對等。另外設立了與軍職對等的補貼軍餉,以此確保同軍銜,軍職較高者能拿到更多的軍餉。
因為李洪濤還沒有富裕到能夠發出軍餉,所以全體一百多名官兵能拿到的還是李洪濤開出的“白條”。
設立軍銜制度讓李洪濤體會到了建立一支軍隊的困難。
李洪濤熟悉的軍隊制度並不少,比如,針對專業軍人設定的專業士官體制,功勳體制,軍隊的福利體制等等。可是,這些都無法推廣,或者說無法立即推廣,只有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才能夠拿出來。
當天晚上的考核結果還不錯,絕大部分官兵都正確的判斷出了三級九種軍銜標誌。
“從今以後,你們就要將這些肩章佩帶在自己的肩膀上。”李洪濤拍了下左肩膀上的肩章,“就是這個位置,直到你們獲得更高的軍銜後,我才會收回你們現在的肩章,同時發給你們新的肩章。我要向各位強調一點,軍銜並不僅僅只是一種榮譽與地位的象徵,還關係到了各位今後的福利與軍餉的多寡。”
“報告!”田方又急不可奈的舉起了手。
“田方,你是不是要問,軍銜與軍職的關係?”李洪濤笑了起來,“我先做一個簡單的說明:軍銜為先,軍職為後。具體的意思是,今後的軍餉與軍銜對等,不再與軍職對等。其次,某一軍職可以由更高軍銜的軍官擔任,卻不能由更低軍銜的軍官擔任。比如,擔任排長的最低軍銜是少尉,可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排長可以晉升為中尉,甚至是上尉,卻不能由上士擔任排長。現在,各位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