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山一帶。
三國時期, 由於荊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公元217年,魯肅病死。孫、劉聯合抗曹的蜜月已經結束。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孫權久存奪取荊州之心,只是時機尚未成熟。不久以後,關羽發兵進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後患,留下重兵駐守公安、南郡,保衛荊州。孫權手下大將呂蒙認為奪取荊州的時機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議孫權派當時毫無名氣青年將領陸遜接替他的位置,駐守陸口。
陸遜上任,並不顯山露水,定下了與關羽假和好、真備戰的策略。他給關羽寫去一信,信中極力誇耀關羽,稱關羽功高威重,可與晉文公、韓信齊名。自稱—介書生,年紀太輕,難擔大任,要關羽多加指教。關羽為人,驕做自負,目中無人,讀罷陸遜的信,仰天大笑,說道:“無慮江東矣。”馬上從防守荊州的守軍中調出大部人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陸遜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風報信,約定雙方一起行動,夾擊關羽。孫權認定奪取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派呂蒙為先鋒,向荊州進發。呂蒙將精銳部隊埋伏在改裝成商船的戰艦內,日夜兼程,突然襲擊,攻下南部。關羽得訊,急忙回師,但為時已晚,孫權大軍已佔領荊州。關羽只得敗走麥城。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必有損,損陰以益陽①。
①損陰以益陽:陰:此指某些細微的、區域性的事物。陽,此指事物帶整體意義的、全域性性的事物。這是說在軍事謀略上,如果暫時要以某種損失、失利為代價才能最終取勝,指揮者應當機立斷,作出某些區域性、或暫時的犧牲,去保全或者爭取全域性的、整體性的勝利。這是運用我國古代陰陽學說的陰陽相生相剋、相互轉化的道理而制定的軍事謀略。
古人按語說:我敵之情,各有長短。戰爭之事,難得全勝,而勝負之訣,即在長短之相較,乃有以短勝長之秘訣。如以下駟敵上駟,以上駟敵中駟,以中駟敵下駟之類:則誠兵家獨具之詭謀,非常理之可測也。
兩軍對峙,敵優我劣或勢均力敵的情況是很多的。如果指揮者主觀指導正確,常可變劣勢為優勢。孫臏賽馬的故事為大家的熟知,他在田忌的馬總體上不如對方的情況下,使他仍以二比一獲勝。但是,運用此法也不可生搬硬套。春秋時齊魏桂陵之戰,魏軍左軍最強,中軍次之,右軍最弱。齊將田忌準備按孫臏賽馬之計如法泡製,孫臏卻認為不可。他說,這次作戰不是爭個二勝一負,而應大量消滅敵人。
於是用下軍對敵人最強的左軍,以中軍對勢均力敵的中軍,以力量最強的部隊迅速消滅敵人最弱的右軍。齊軍雖有區域性失利,但敵方左軍、中軍已被鉗制住,右軍很快敗退。田忌迅即指揮已方上軍乘勝與中軍合力,力克敵方中軍,得手後,三軍合擊,一起攻破敵方最強的左軍。這樣,齊軍在全域性上形成了優勢,終於取勝。李代桃僵,就是趨利避害,指揮的高明之處,是要會“算帳”。古人云:“兩利相權從其重,兩害相衡趨其輕。”以少量的損失換取很大的勝利,是划得來的。
李代桃僵,語出《樂府詩集·雞鳴篇》:“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難一樣相互幫助,相互友愛。此計用在軍事上,指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賽中的“捨車保帥”的戰術。
戰國後期,越國北部經常受到匈奴蟾襤國及東胡、林胡等部騷擾,邊境不寧。
趙王派大將李牧鎮守北部門戶雁門。李牧上任後,日日殺牛宰羊,犒賞將士,只許堅壁自守,不許與敵交鋒。匈奴摸不消底細,也不敢貿然進犯。李牧加緊訓練部隊,養精蓄銳, 幾年後,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準備出擊匈奴。他派少數士兵保護邊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見狀,派出小股騎兵前去劫掠,李牧計程車兵與敵騎交手,假裝敗退,丟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佔得便宜,得勝而歸。匈奴單于心想,李牧從來不敢出城征戰,果然是一個不堪一擊的膽小之徒。於是親率大軍直逼雁門。李牧已料到驕兵之計已經奏效,於是嚴陣以待,兵分三路,給匈奴單于準備了一個大口袋。匈奴軍輕敵冒進,被李牧分割幾處,逐個圍殲。單于兵敗,落荒而逃,蟾襤國滅亡。李牧用小小的損失,換得了全域性的勝利。
春秋時期,晉國大奸臣屠岸賈鼓動晉景公滅掉於晉國有功的趙氏家族。屠岸賈率三千人把趙府團團圍住,把趙家全家老小,殺得一個不留。幸好趙朔之妻莊姬公主已被秘密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