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頁)
為此,兩支航母戰鬥群將分散行動,一支部署在安達曼海南部海域,一支部署在蘇門答臘島西南海域。
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帕特爾並不覺得分散兵力是個嚴重的問題。
中國特混艦隊沒有航母,而且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之外,僅憑几艘防空驅逐艦與通用驅逐艦,還有幾艘防空能力並不強大的通用護衛艦,抵擋不住艦載戰鬥機的攻擊,兩個波次的攻擊機群就足以消滅中國艦隊。
戰鬥將在一面倒的情況下進行,肯定又是一次偉大的勝利。
想到這,帕特爾有種莫名的興奮與激動。擊沉停泊在港口內的巴基斯坦戰艦,不足以顯示印度海軍的強大實力,只有在大海上擊沉中國艦隊的戰艦,才能證明印度海軍才是印度洋的霸主。
在帕特爾看來,他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及時趕到阻擊海域。
中國艦隊從湛江軍港出發,如果以二十四節的速度前進,四天之內就將進入馬六甲海峽,或者在一百零四個小時之後透過巽他海峽。印度艦隊從肯帕德灣海域出發,同樣以二十四節的速度航行,八十個小時之後才能到達安達曼海,或者在八十六個小時後到達蘇門答臘島西南海域,搜尋中國艦隊還需要數個小時。對印度艦隊來說,時間確實非常寶貴。
帕特爾看到的是勝利,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他沒有看到的是潛伏的危險,還有急於求勝的心理給艦隊帶來的巨大風險。
就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維克蘭特”號航母戰鬥群轉向南下的時候,“劍魚”號潛艇悄無聲息的到達了伏擊海域。
卷一 沙場礪兵 第33章 揮灑自如
萬頃碧波下,“劍魚”號如同剛剛浮上海面換了口氣的鯨魚,又一頭扎進了黑漆漆的深淵。看著深度計上的讀數變成了“240”,華劍鋒才拍了拍舵手的肩膀,使潛艇保持在了這一深度。
“剛剛收到的訊息,特混艦隊已經從湛江港出發,正在南下。”華劍鋒打量了聚集在指揮中心內的軍官一番,“三個小時前,一直在肯帕德灣活動的印度艦隊轉向南下,兩支航母戰鬥群,不是一支航母戰鬥群。”
樂家成將收到的命令與相關情報顯示在了火控計算機的大螢幕上。
軍官們顯得既驚訝,又興奮,還隱約有一點擔憂。
讓眾人驚訝的是,印度海軍的兩支航母戰鬥群一同南下。這隻能說明,印度寧願放棄封鎖巴基斯坦港口的行動、殲滅巴基斯坦海軍的機會,也要集中全力攔截中國海軍的特混艦隊,甚至不惜與特混艦隊決一死戰。
讓眾人興奮的是,將獲得伏擊兩艘航母的寶貴機會。
讓眾人擔憂的是,兩支航母戰鬥群的反潛作戰能力是一支航母戰鬥群的兩倍以上。除了戰鬥群自身的反潛兵力增加了一倍以外,印度還會派遣岸基反潛巡邏機為戰鬥群護航,甚至派遣潛艇執行反潛作戰任務。
伏擊航母與伏擊核潛艇並不是一回事。
核潛艇的行蹤是海軍的絕密情報,在執行戰備巡邏任務的時候,海軍只安排大致的巡邏區域與進出航線,不會為核潛艇規劃詳細的巡邏航線。除了進出港與極為特殊的情況,核潛艇在整個任務期間都呆在海面以下,甚至很少使用潛望鏡。“劍魚”號誕生之前,能夠伏擊核潛艇的只有核潛艇。核潛艇的戰鬥都發生在海面以下,受到海水的阻隔,往往不為人所知。即便核潛艇之間發生戰鬥,只要當事國不願意讓事態擴大,都會以“息事寧人”的態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冷戰期間,美國海軍的“長尾鯊”號在跟蹤一艘蘇聯的戰略核潛艇的時候被對方發現,結果被撞沉。事後,蘇聯保持沉默、美國以“事故”為由,掩蓋了那場驚心動魄、差點引爆世界大戰的衝突。
航母屬於水面戰艦,在偵察衛星遍佈太空的時代,行蹤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如果航母被擊沉,事態肯定無法平息,更不可能用“事故”解釋。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艘航母因“事故”沉沒。航母更不會單獨行動,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身邊就簇擁著一大群“保鏢”,以叢集的方式活動。幹掉一艘航母容易,可要幹掉一支航母戰鬥群,絕不是“劍魚”號能夠辦到的。
歸根結底,以華劍鋒為首的軍官不得不考慮兩個問題。
一是擊沉印度航母,會不會導致印度向共和國宣戰,將共和國捲入戰爭。二是擊沉印度航母后,“劍魚”號能否全身而退。
轉移陣地的途中,“劍魚”號每隔四個小時上升到潛望鏡深度一次,將衛星通訊天線伸出海面,希望能夠收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