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 頁)
擊,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不能說一點希望也沒有。“擊滅共軍主力”是不可能的,可打不贏,能不能打平?打不平,能不能突出去一部分?那個白給了的廖耀湘兵團,果真就是那麼白給的嗎?
應該說,從“撤退”到“決戰”,都不失為下策中的上策:應該說,衛立煌和廖耀湘若能及早出動,孤注一擲,以死求生,林彪是撈不到那麼大便宜的,還應該說,出遼西、出營口,守瀋陽,這臺戲怎麼唱也難唱。但是,三點中無論抓住哪一點,同心同德幹到底,起碼,國民黨在黑土地上不會“稀哩嘩啦”得那樣快。
10月2日,南京《中央日報》發表文章:《歷代據守長城防敵南侵今日國防危機仍在北疆》。11月2日,即遼瀋戰役結束這一天,《中央日報》發表社論《東北與世界的前途》,把共產黨佔領東北稱為“十七年後的新‘九一八事變’”。
歷代據守長城為防外族入侵,“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端。國民黨故意混淆這場戰爭的性質(蔣介石曾多次鼓吹黑土地上的內戰是“民族戰爭”),用心是再明顯不過的。而對這場關東大決戰將在全國產生什麼樣的連鎖反應,更是看得明明白白。
腦子並不是一團漿糊的蔣介石,卻把這場命運攸關的決戰搞成了一團漿糊。
也算一場軍事學術大研討。
權高勢重,卻不能推動部下向預定目標前進,這樣的領袖算什麼領袖呢?
蔣介石被他一手鑄造的官僚機器將死了。
“萬歲”與“崩殂”
為了完成“東西對進,決戰錦州’這個主題,蔣介石或個別召見,或集體訓話,每次都大講”黃埔精神”、“北伐精神”。
怒濤澎湃,
紅旗飛舞,
這是革命的黃埔……
唱過這支歌的人,誰能忘記廣州那個叫“黃埔”的小島呢?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打倒軍閥!打倒列強!”從珠江之濱唱到長江流域,人民簞食壺槳,大軍勢如破竹。
蔣介石尤其不能忘記黃埔。
據說,蔣介石在“通國陸軍速成學堂”(即保定軍校前身)學習時,一次上細菌課,一個日本軍醫官拿著一塊泥巳說:這塊泥巴能寄生4億細菌,就像4億中國人寄生在裡面一樣。19歲的蔣介石憤而向前,把泥巴扭成八塊,指著其中一塊說:這裡有5千萬細菌,就像5千萬日本人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