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口氣。攻克錦州後,毛澤東說:“部隊精神好,戰術好,你們指揮得當,極為欣慰。”(28)。
10月17日,毛澤東指示,下一步行動應該西進打錦西和葫蘆島。
林彪好像又犯了老毛病,19日建議回師東進,吃掉廖耀湘這條大魚。
毛澤東立即覆電,“完全同意”。
剛吃批評,又唱反調,看準就說的林彪,也真夠個性的了。
是打錦州打出了自信?那自信應該是毛澤東的。
那時候,毛澤東和林彪,整個共產黨人萬眾一心。
林彪有幾員得意的大將,毛澤東的大將更是非同尋常。林彪靠他們縱橫黑土地,毛澤東靠他們打天下。而在黑土地和後來的平津戰沒,以及進軍西南,毛澤東主要靠的是林彪。毛澤東再天才,單槍匹馬也不能征服中國。毛澤東巨大的魅力,不僅表現在對流血的政治的透視和罵馭,還表現在對他的大將的瞭解和統帥。從井岡山到現在,毛澤東對林彪是深知其人,深愛其才的,當他由衷地讚歎著“甚好”。
“極好”、“完全同意”時,那心頭,大概是免不了再叫幾聲“這個林彪”的。
“活思想”確是活的
“打仗是要有三分冒險的,一般說來有七分把握加上主觀努力就可以投入戰鬥,就可以打勝仗,要想有十分把握才投入戰鬥,那就沒有幾仗好打的,那是打老爺式的仗,必然會喪失戰機。”(29)。
同樣意思的話,林彪在黑土地上可沒少講。
“此次錦州戰役,可能演成全東北大決戰,可能迨戍收復錦州、長春和大量殲滅瀋陽出梭之敵的結果,”(30)
同樣意思的話,攻打錦州前,林彪講過幾次。
林彪遲遲不南下,兵臨城下又猶豫一下,就是因為充分看到錦州牽一髮而動全身,“可能演成全東北之大決戰”。
林彪的顧慮是有一定道理的。
關門打拘,狗能不跳牆?衛立煌和傅作義能不拚命增援?萬一久攻不下,四平好退,長春易撤,錦州就難了。敵人兩頭夾擊,交通線一斷,即便部隊能走,重灌備怎麼辦?那可是共產黨千辛萬苦積攢的家當呀!這些家當丟了,遼瀋戰役拖後一年不說,而遼瀋戰役一拖後,淮海和平津戰役也就難提起了。
實際上,錦州未攻克前,這種前景始終是很嚴峻的。
31小時攻克錦州,國共雙方都沒有想到。對於大練兵效果,“攻城軍”和“爆炸軍”的威力,林彪沒想到是有些失算。但是,對於敵人在戰役期間犯的錯誤,那是事前誰也難以預見的。
如果廖耀湘出瀋陽就直奔錦州,10縱會怎樣?如果廖耀湘在東邊打,塔山援敵士氣會不一樣,錦州守敵情緒也會受到影響,31小時能攻克?共產黨兩頭忙火,還能那樣從容?
然而,就像直到今天還有人說“八·一五”後確實可能會出現一個“和平民主新階段”一樣,林彪的“活思想”再有道理,也被前進著的歷史否決了,將死了。
歷史的大手筆是毛澤東。
退到松花江以北前的大手筆,是誰呢?
做人難?做神難?
第26章 內戰中的內戰
瀋陽。北平。葫蘆島。“美齡號”頻繁起落,“重慶號”往來馳騁。
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想在錦州決一雌雄,住西柏坡的毛澤東,只能用電報做林彪的思想工作。
武裝到翅膀的蔣介石,親自與衛立煌等人面談,還未開打,國民黨自己已經亂套了。
蔣介石的難唱曲
蔣介石先要撤退東北——這正是毛澤東所擔心的。
後來又要東西對進,決戰錦州——這正是林彪所憂慮的。
蔣介石並不白給。
孫子說:“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得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蔣介石丟掉東北,白白斷送了一個精銳的戰略兵團,正好犯了這五條。其中最關鍵的是上下異心,將不用命。
各吹各的調
從1948年2月起,蔣介石或派人與衛立煌商討,或親自召見衛立煌,反反覆覆就是一個主題:將瀋陽主力撤至錦州。
蔣介石看得明白。
他要連這點也看不出來,後來大概不會把臺灣經營成那樣子。
打了兩年,“攻”打成“守”。而且只能依靠戰略城市重點防禦,戰略上的防線各個孤立。孤懸在黑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