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必知道甚麼叫“人造奶油”的那些延安“土包子”,開始有共同的利益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要幫助毛澤東統一中國。
做為戰勝國,兩次世界大戰後,列強都給中國送來了“禮物”,第一次是把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第二次是把當年沙俄在東北的權益,交還給社會主義的蘇聯。
直到寫著禮物清單的雅爾塔秘密協定擺到桌前,蔣介石才知道被出賣了。
蔣介石震怒了!震怒之後是冷靜。冷靜了,就派他的外交部長王世傑,在那些以雅爾塔協定為藍本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關於大連之脅定》、《關於旅順口之脅定》、《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關於外蒙古問題之換文》上,逐一簽了字——也就是去趟莫斯科籤個字而已。
這是沒有法子的法子。也只有在這沒有法子的法子中想點法子。
蔣介石縱有中國心,也無中國力。沒有力,何來理?
但他也不無得意之筆。
戰爭爆發前,他曾想把戰火引向蘇聯,使中日戰爭變成日蘇戰爭,無奈蘇聯強大,日本不大敢惹。如今,他卻幾乎沒費甚麼力氣,就把蘇聯拉到了與中共對壘的自己的一邊,而“八·一五”後的今天,他最大的敵人,不就是延安的共產黨人嗎?
“蘇聯政府同意予中國以道義上與軍需品及其他物資之援助,此項援助當完全供給中國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6)。
蔣介石在審視這些漢字時,大概會對莫斯科的共產黨人發出鄙夷的冷笑:這幫見利忘義的小人!
殊不知斯大林撈到實惠後,就拋開這些用中俄兩種文字寫成的條文,又去實踐他的“安全帶”理論了。
昨天的“安全帶”,是用蔣介石的軍隊拖住日本。今天的“安全帶”,是和延安的共產黨人抗衡美國勢力。
蔣介石只管撥弄他的如意算盤。
中共即便不和蘇聯鬧僵,蘇聯也受到掣肘,他儘可以放膽“剿匪”。倘若蘇聯不守規矩,美國會袖手旁觀嗎?美國何許國也?那是個打個噴嚏地球就要發燒的美利堅合眾國。
強大的美國確實是蔣介石的可靠盟友。和蔣介石志不同,道不合的蘇聯,也不得不和蔣介石握手寒暄。蔣介石几乎擁有一切,卻失去了人民。
在這場背景複雜的碰撞中,最終能夠決定關東前途和命運的,不是美國,不是蘇聯,也不是蔣介石,也不是毛澤東,而是被美國、蘇聯和蔣介石忽視了的人民。人民才是這片黑土地的主人,誰擁有人民,誰就擁有黑土地。
以熊式輝為首的接收大員,在關東到處碰壁。外交部駐東北特派員蔣經國,向蘇軍總部交涉,要求協助接收中共在各地建立的政權。
蘇軍說這些政權是人民自己建立的,行政接收是中國內政,蘇軍不便於預。蔣經國提出派人到吉林、瀋陽、哈爾濱視察,請蘇軍協助。蘇軍說去吉林可以,去瀋陽和哈爾濱無法保證安全。不久,接收大員們、長春也不敢呆了。原來給他們站崗的警察,竟是萬毅的“東北挺進縱隊”的八路軍!
杜聿明的關東行,卻順利得難以置信。
10月28日,杜聿明飛抵長春,會見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洽談接收東北事宜。
藍眼睛的“東北王”滿臉笑意:“我們蘇聯始終要同中國人民友好的,蘇中友好關係,我深信是永久的,因為我們早就有了傑出的孫中山和列寧他們兩人的友誼。……杜將軍帶領中國軍隊接收東北的領土主權,蘇軍很歡迎,你們從海路、陸路來,我們都歡迎。”⑦。
杜聿明當即提出,請蘇軍在營口掩護國軍登陸。馬林諾夫斯基不但表示同意,還畫了一幅蘇軍位置圖,寫明蘇軍營口警備司令及掩護國軍登陸要旨,送給杜聿明。臨別,這位元帥一再表示,歡迎杜將軍早日再來長春,蘇中共同攜手合作,兩國人民過和平生活。
1938年後就和美軍打交道,對美軍將領的驕橫跛扈深有體會的杜聿明,對這位蘇軍元帥的印象極好,他簡直有些憤憤不平了:都說對蘇外交棘手,扯談!
6天后,杜聿明帶著馬林諾夫斯基的“聯絡圖”,乘美艦“脫羅爾號”駛進營口港後,卻發現蘇軍已不知去向,中共已經接管營口,正在進入陣地,準備用槍炮歡迎他,儒將杜聿明再好脾氣,大概也不能不咬牙切齒迸出一句:這個姓馬的俄國佬!
此前,國軍曾試圖經大連進入東北。蘇軍說大連是商港,允許軍隊登陸就違反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企圖在葫蘆島登陸,也同樣受阻。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