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司馬懿,朝中大事全由他獨斷,根本不與司馬懿商量。司馬懿對曹爽的專權非常不滿,但他權衡利弊以後,認為條件還不成熟,因此決定暫時忍讓,避其鋒芒,行韜晦之計。於是他以退為進,上書曹芳,說自己年近七十,體弱多病,要求退職閒居,朝廷批准了他的請求。
司馬懿雖稱病不參與朝政,但曹爽對他仍存戒心。他派遣新任荊州刺史李勝前往司馬懿家,以辭行為名,察看實情。司馬懿對李勝的來意非常清楚,於是就裝出一副大病在身將不久於人世的樣子,令兩個奴婢扶著接見李勝。一個奴婢拿來一件外衣,他雙手顫抖著拿過衣服,衣服又掉在了地上。坐下以後,他用手指嘴,表示要喝水,奴婢端來一碗稀粥,他一邊喝,湯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掉,胸前都打溼了。李勝看了,心裡也覺得難過,不由得掉下淚來。在同李勝對話時,他又裝成又聾又傻、神志不清、語言錯亂的樣子,使李勝完全以為他是一個行將就木的人了。李勝將情況報告給曹爽,最後說:“司馬公形神已經離散,不足為慮了。”從此,曹爽對司馬懿不再加以防備。但他哪裡知道,司馬懿正暗中積極做政變的準備呢!
司馬懿在稱病期間,已經安排兒子司馬師任中護軍,掌握了一部分朝廷禁軍。又暗中蓄養死士3000多人,並取得太尉蔣濟等元老重臣的暗中支援,待機而動。公元249年1月,齊王曹芳出城拜謁明帝高平陵,曹爽兄弟等一同陪護前往。司馬懿得知訊息,即刻點兵直逼皇宮,謁見皇太后郭氏,奏告曹爽有不臣之心,將危及國家,請太后下詔罷黜曹氏兄弟。與此同時,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帶領軍隊和平時蓄養的死士,已經佔領城中各處要害。又命令司徒高柔行大將軍事,佔據曹爽軍營,解除了曹爽兄弟所掌握的武裝。此外,用皇太后名義關閉洛陽城門,派兵截斷洛水浮橋,阻擋曹爽等人入城。然後,司馬懿上書齊王曹芳,奏請處置曹爽等人。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大司農桓範冒死逃出城,力勸曹爽立即護送齊王車駕去許昌,然後下詔勤王,討伐逆臣司馬懿。這在當時不失為一條反擊政變的上計。但被司馬懿的政變打懵了頭的曹爽兄弟,這時卻優柔寡斷,遲疑不決。正在這時,司馬懿送信來說,絕無傷害曹氏兄弟之意,言辭非常懇切。曹爽看罷來信,認為司馬懿無非是為了奪他的權力,他能以侯還家,還不失做一個富家翁。於是不顧桓範的勸阻,同齊王一道回到洛陽。果然司馬懿沒有立即誅殺曹氏兄弟,而是讓他們交出兵權,以侯爵在家閒居。但是沒有過多久,司馬懿就羅織罪名,將曹爽兄弟及其黨羽一網打盡,處以死刑。他們的家屬,不論男女老少,全部被誅殺,曹魏皇族幾乎被屠殺殆盡。此後,曹魏政權便牢牢地掌握在司馬氏手中。
第五章 伐交之術
《孫子兵法·謀攻》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是說,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謀略取勝;其次以外交取勝;以兵戎相見,攻城拔池,乃為最下之策。不用透過戰爭的手段,就使別的國家放下武器,停止戰爭,這是戰爭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謀略的正確運用則是達到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
據《墨子·公輸》記載,春秋時,楚惠王為了北上爭霸中原,決定向宋國進攻。當時有一位能工巧匠名叫公輸班,受到楚惠王的重用,製造了雲梯、撞車、飛石、聯珠剪等新式攻城武器,這些武器在當時確實具有很強的威力,用於攻城戰中十分有效。宋國知道楚國又要來進攻,舉國上下十分驚恐。墨子得到這一訊息後,就趕緊帶著三百弟子趕到宋國去。墨子名翟,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人與人之間“兼相愛”,反對戰爭。他到了宋國後,就教宋國的軍隊進行防禦的方法,又把弟子們佈置在關鍵的城防要塞。然後他自己徒步走到楚國去,勸說楚王不要攻打宋國。但是楚王認為,楚國兵力強盛,公輸班發明的攻城武器非常先進,一定能攻下宋國,因此拒絕了墨子的要求。墨子見勸說不了楚王,於是就告訴楚王說:“您能攻城,我就能守城,您是攻不下來的。”楚王不信,於是就把公輸班叫來,要兩人比畫對陣,看看誰有能耐。
墨子解下自己身上的皮帶,圍在桌上當做城牆,再拿一些木塊當做守城的器械,就同公輸班演示起來。公輸班攻城,墨子防守。公輸班用雲梯,墨子就用火箭;公輸班用撞車,墨子就用滾木礌石;公輸班挖地道,墨子用煙燻。公輸班一連用了九種攻城方法,均遭到了墨子有效的抵抗,不能取勝。公輸班的攻城方法用完了,而墨子的守城方法還有幾種沒有使用出來。楚王在一旁看得很清楚,公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