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斂家父。回鄉安葬。”
無敵見這青年神情悲同。倒也真是動了惻隱之心。便道:“子車氏乃我大秦柱石。一言一行當為世族楷模。今日車豹妄言攻訐。於法餘禮。本公不可不刑。否則宵小之輩必以流言禍我大秦。此中道理你可明白!”
那青年哭著拜倒。回道:“小臣幼讀魏國法經。知有功於前。不為損行。有善於前。不為虧法。今日君上所刑。小臣亦知其意。”
無敵一聽這話,簾眉頭一動,張口問道:“爾喚何名,果真自幼熟讀魏國李悝所著法經?”
青年答道:“小臣子車平,自幼求學雍城趙費先生門下。”
當即無敵急忙戰起身來,上前一把扶起車平,喜道:“有功於前,不為損行。有善於前,不為虧法。好!僅憑這句,便知你已得李悝所著法經之精髓,可願出仕本公,為我大秦出力?”
哪知車平卻是滿面的愕然,不禁反問:“君上要……車平出仕?”
無敵聽他反問,這才想起自己似乎剛剛才將車平的父親放在大鼎油炸了,現下竟然卻要人家給你幹活,也太糟踐人了吧。當即無敵便道:“好!本公準你收殮老父回鄉厚葬,賜百金。若願出仕,可來櫟陽國府。”
當即車平自然是千恩萬謝後這邊退下,請一品軒店家幫著製備棺木收殮諸事。無敵著回到主位放言讓爾等刺之。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還真不知道如何開口,也沒人敢開口。孟西白的孟怛、白喜、西乞赫三人也知道不是個辦法,當即孟怛仗著有無敵身邊有孟光這層關係,硬著頭皮出來道:“君上,我等今日在此公議,所謂不過三事。”
“那三事?”無敵問。
孟怛答道:“其一,河西戰時田畝新制實施之後,秦中、秦西逃民、逃奴不斷,當地農耕荒廢,各家世族苦不堪言。其二、隸奴保全令中,有國府可強制為工匠女奴贖身之條款,老世族各家產業多由隸工匠人支撐,若國府強制贖取工匠,各世族產業只怕難以為繼。其三縣令將秦東與河西併為一省,不知這併合後地色省是否也將實行戰時田畝新制,還請君上為我等解惑!”
無敵早就知道這些老世族所關心的問題,因此胸有成竹的一一解答道:“正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本公既是要變法強國,當有的放矢、徐徐圖之,此河西田畝新制便是首變之法。秦中、秦西為何逃民逃奴?且這些隸工隸農為何不逃別處,只逃河西?這是因為河西之法,讓這些隸工隸農看到了希望,有了奔頭。本公曾說過,如果你們各家世族能讓封地裡的隸工隸農們都吃得飽飯、穿得上衣,住得起屋,這些隸工隸農會逃麼?你們都是大秦的公族,封地領地都是靠戰功,靠戰場上流血拼命換來的。可這些隸工隸農們又何曾沒有為大秦流過血、為老秦拼過命?所以,你們的封地、領地本公不會動,你們封地裡的隸工隸農本公也不會管。而你們要做地選擇是:要麼將這些有可能會逃的隸工隸農全部殺光,要麼就是給這隸工隸農吃飽、穿暖,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為你們耕田勞作。本公今日甚至可以實話告訴你們,本公不日將會發兵攻蜀,一旦攻下蜀地,這蜀國地大片土地也是為卸甲老卒和流民們備著,眼下河西給每個流民丁口分的是兩大畝(五十秦畝)土地,日後攻下蜀地,給每個流民分的有可能是四畝、五畝甚至是十畝,你們要是沒辦法、留不住這些隸工隸農,他們只要逃出來,便別怪本公的新法認死他們是流民,本公可是事先給你們打過了招呼。”
“其次,我大秦要富強要征伐,兵員、甲冑、兵器、馬匹、糧草樣樣都缺,昔日龐涓圍攻櫟陽,攻城日急,可城北的匠戶營裡只有工匠百人,每日裡光是修繕斷劍、斷矛、斷戈都難以為繼,更別說鑄造新的兵器。可櫟陽城中各家老世族中窩著的匠人有多少?五百上下!可曾派出來助大軍守城?沒有!可曾想過一旦櫟陽城破,魏軍殺入城來,這些工匠還能是你們老世族的麼?所以,大秦要強軍,要給軍士置辦甲冑兵器,就要有大量工匠,各家世族的工匠不論願是不願,國府都是要贖地!”
“至於秦東跟河西合併為色省,要不要實行田畝新制的事,本公不妨給大家一個實話,這是肯定要實行田畝新制的。不過秦東的各家老世族也不必擔心,本公將會拿出秦中的國君直領封地作為交換,以一賠二,願意交換的,國君直領封地任你挑選。至於各家的族民和隸工隸農,願意留下的,重新分給土地,國府將免除其三年賦稅。”
無敵一口氣說完這些,現場的眾人全都傻眼。這番話裡透給他們地資訊,早已經超出了眾人的接受能力,不由齊齊陷入一片沉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