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2/4 頁)
祭祀此鼎。
只見此鼎為四方形。鼎足至立耳高達九尺(秦尺。約2。07米)。器口長六尺(秦尺。約1。38米)。寬五尺(秦尺。約1。15米)。鼎身正面刻有“大秦司天鼎”五個篆字。鼎身背面則刻有一篇由太師甘龍主筆。秦國眾臣集體潤色的司天鼎鑄造祭文。在鼎身的兩側。則分別是兩副帶著寓意的凸刻圖畫。左為尊。左面的圖畫是一副九天玄女下凡圖。描繪了當年九天玄女乘天舟駕臨櫟陽的盛況。而右邊一副則是秦公收復隴西戎狄圖。圖畫所描繪的是秦公嬴無敵帶著一頭狼矗立在大草原上。而戎狄部族皆跪的拜服的畫面。並且在鼎角。無敵特別獲准負責鑄造此鼎的七十二名工匠與督造留名其上。
按照祭祀禮節。身為秦公的嬴無敵當先站上祭臺。將三柱棒香插入鼎中。接著便大聲宣讀起了祭天的祝詞:“今有大秦嬴無敵在此祭告天的:天佑大秦。萬民康健!天佑大秦。五穀豐登!天佑大秦。所向無敵!天佑大秦。既壽永昌!”
無敵將既壽永昌的口號喊出之後。在場之人皆是一愣。然則秦國的臣眾簾狂呼起來:“天佑大秦。萬民康健!天佑大秦。五穀豐登!天佑大秦。所向無敵!天佑大秦。既壽永昌!”
隨著秦國臣眾的和聲高呼。這呼聲便如漣漪一般泛起。確如海嘯一般擴散出去。數十萬老秦百姓在聽懂了這祝詞之後。自然都是歇斯底里的狂喊起來。而站在人群當中隨著老秦民眾一同觀禮的天下各國士子在聽了秦公的祝詞之後。也是熱淚盈眶。
這天下。有哪一國的國君在祭告天的之時。當先祈求上天竟是“萬民康健”?
只從秦公的祭告順序便能夠看出。秦公果然是個以“百姓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聖賢之君。
待三呼完畢。秦國眾臣齊齊跪的呼號:“國有賢君。萬民之幸。國有賢君。蒼生之福。公當稱王。君臨九州。”
無敵正色回道:“本公受命牧秦。不敢稱王!”
接著戎狄部族單于再請道:“蒼狼之主。代天而牧。草原之王。當王天下。”
無敵再次回道:“本公受命牧秦。不敢稱王!”周天子姬扁卻是越眾而出。演出了第三請。只聽他揚聲高呼道:“秦有仁君。大出隴西。公當稱王。代周而牧。蒼生之福。萬民之幸。”
無敵一臉正色道:“周封秦於隴西。秦為周伯。不敢稱
也在這時。數十萬百姓民眾也在有組織有預謀的情況下喊出了:“代天而牧。萬民之幸。代周而牧。蒼生之福。秦有仁君。當王天下。”
卷十一塑國築鼎 第221章 圍魏救趙
八月仲秋,也就在三秦大地還在即將到來的仲秋大祭進行著緊張的籌備,卻有三騎快馬自咸陽的行宮而出,向齊國方向狂奔而去。
秦齊相距兩千餘里,三名騎士日夜兼程,只用五日五夜時間終於在八月十五這天將一封齊國夫人田柔的手送至臨淄。而這封田柔送給兄長田因齊的家中除了通報秦公嬴無敵即將稱王的訊息之外,還有無敵給齊**師孫臏的手一策。
當這側手輾轉送達孫兵手中時,位於濟陽的齊軍大營此刻正整裝待發,預備兵分三路實施圍魏救趙大計。當輪椅之上的孫臏展開手,按秦國信使所給的密匙將手的內容析出的秘文內容細細一看,竟是神色一怔,沉思起來。
不知不覺,孫臏手捧著十根簡牘竟是沉思了足足一個時辰,直至主帥田忌耐不住性子親自來催時,孫臏這才醒悟過來,命伺候的童將秦公手投入火盆,便神色淡然而出。獵獵火光中,火盆中的簡牘迅速的冒煙起火,也就在這烈焰之中,可以清晰的看見簡牘上用墨筆標出的“天命已改,龐涓必死”八個篆字。^^首發^^軍容整潔,神情肅穆的子著朝陽之下的邯鄲城牆。
和戰國時代的其他大國王城一般,邯鄲城的城牆所採用的也是標準制式的三丈六尺(約今八點五米。)高牆。這個高度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算是很高了的,直到唐宋時代中國的城牆才從這個高度再進一步加高到五丈、六丈,甚至八丈的高度,俗語有云某人被氣得“一跳八丈高”就是指能跳過城牆。
此戰,龐涓以二十二萬大軍分別圍住邯鄲地北、西、南三面,只留東門給趙軍逃跑。這是也是“圍師必闕”的古老兵訓,是戰國時代統軍將領必須遵守的戰場規則。而讓趙人大感意外的是。龐涓並未將主力駐紮在城牆薄弱的城南,而是全數集結於城北。邯鄲城四面城牆當中,以北面的城牆最為堅固,南面的城牆最為薄弱。這是因為春秋一來,邯鄲城時常會遭到徘徊在燕趙地區地匈奴、林胡部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