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避不了這個板上釘釘的現實。為了生存下來,為了生活得更好,我們有必要讓自己智慧起來,有必要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之間遊刃有餘。因此我們要牢記的一條就是——做人不可太老實,否則很可能一輩子拼命奮鬥而一無所獲。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勤奮一生而仍然不能富有起來?相信在這裡能找到正確答案。
做人不可太老實,並非教人學壞的言辭,而是痛心教導世人在為人處世時要懂得彈性和技巧。要知道,歷史上很多人就是因為過於忠厚實誠,輕易交心而洩*牌,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漢文帝劉恆是個忠厚坦誠的長者,平易近人,為人大度,深受百姓們喜愛。在其晚年的時候,太子劉劭急於篡權,把文帝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詛咒他快死,好快點繼位。剛開始,漢文帝矇在鼓裡不知道。但是不久,劉劭的奴僕陳天興與婢女王鸚鵡私通被發現,讓劉劭給殺掉了。與他一起埋文帝玉像施行詛咒的太監門慶國嚇壞了,誤以為自己肯定也要被滅口,就向文帝坦白告發了事情的真相。
文帝得知以後,又驚又氣,派人搜查王鸚鵡家,獲得太子的罪證。當夜,文帝與尚書僕射徐湛之密謀,準備廢太子,還要賜死太子的同黨小王爺劉浚。
眼看兩個陰謀家就要完蛋了,因為皇帝只要一下令,這個局面也就定了。可是,這個輕而易舉的勝局,竟然壞在皇帝自己身上。胸無城府的漢文帝一時暈了頭腦,把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潘淑妃。潘淑妃是什麼人哪?小王爺劉浚的養母!她愛子心切,秘密通知小王爺劉浚。劉浚馬上派人速報太子劉劭。他們連夜起兵,進入皇宮,把文帝給殺了。
如果漢文帝能事先想想潘淑妃與劉浚的關係,以及劉浚與太子的交情,參透其中的利害,又怎會輕易洩露這麼重要的機密呢?所以,仁慈誠實可以,但切莫在任何關鍵問題上都胸無城府、毫無戒備。這就告訴我們在說話做事之時,一定要看清對方是誰,瞭解他是什麼性格,平時做事的特點是怎樣的……這一切事先都要有個基本的分析,千萬不可對誰都忠厚老實,動不動就掏心窩子!
特別是那些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的人,他的城府往往很深,心機也比較多,與之交往過程中就更需要注意——千萬不能太急著把自己的資訊暴露給他,因為你不知道他是善意還是惡意。如果說話做事太倉促、太缺乏考量,很容易被他抓住弱點,反過來利用你!
相信被欺騙利用的滋味沒人願意品嚐吧?為了避免這樣的下場,我們就要讓自己“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一忠告聽起來好像很滑頭,實際上並非如此,這是一種謹慎的處世態度。
我們跟人交往時,應該牢記一個原則——誠實但不當傻瓜,坦誠而不幼稚!
誠實但不當傻瓜,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保證自己說給別人聽的話大都是真實的,不含欺騙成分。但如果把自己的全部毫無保留地告訴對方,那你就是傻瓜了。比如做生意,你不弄清合夥人是什麼人,不十分了解他的用意,然後就將客戶資訊洩露給他,這時他就會甩開你,直接去跟客戶做生意。
坦誠而不幼稚,又怎麼講呢?世界上總有人心險惡的一面,我們要懂得把握分寸。如果總是懷疑一切,拒人於千里之外,說明你不夠坦誠。但如果不管對方是什麼人,都傻呵呵地跑過去掏心窩子,一廂情願地以為會收到對方善意的回應,這就相當幼稚。
誠實與傻瓜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此。這要求我們,對待不同的人,說話做事一定要有區別!逢人只說三分話,這三分都是真話,那七分不說的,也是真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丟擲來的是真心,藏在心裡的當然也是真心!所以在為人處世過程中,我們可以忠厚,但絕對不能當傻瓜,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是可悲的,這種醜事千萬不要落到自己身上!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天上掉的餡餅別亂吃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耳,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不該得的福分、從天而降的意外之財,即使不是上天故意誘惑你,也肯定是讓你上鉤的機關陷阱。如果不睜大眼睛,就很難逃過這些詐術圈套,很少有人不上當受騙的。
幾百年前,一個老國王交給他最聰明的臣子一個任務:“你去給我編一本書,叫《各時代的智慧錄》,以傳給我們的子孫。”
這個臣子接到任務之後,就帶著一批人去編書了。他花費了很長時間,整整編寫了十二卷,幾百萬字。老國王看到他編好的書說:“我相信這是各時代的智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