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機械與工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 頁)
《回到明朝開工廠》最快更新 [aishu55.cc]
(新書艱難,求推薦,求收藏,求打賞,求包養……各種求)
“少爺,我就說,那人是個騙子,你看對吧,這都好幾天了,也沒見那人過來!”
又一次,小憐想到少爺竟然“又”被人哄了十兩銀子,就是一陣心痛。
“就是幾兩銀子而已……”
手拿摺扇,看起來與這個時代計程車子,並沒有任何區別的施奕文,邊走邊笑。
不過只是十兩銀子。
而且想要熬鷹,必須要先有耐心。
在施奕文看來,那個人絕不會放棄眼下的這個機會。他一定是在等著。
這時候就先等一等吧。
“買個樂子罷了,多賣幾塊肥皂的事。”
少爺的話,讓小憐頓時變成了啞巴,家裡進項多,自然也就不差那點銀子。
要是說萬曆六年,南京最時興的商品是什麼?
恐怕還是要數肥皂。這肥皂雖然剛時興起來,可卻立即受到婦人們的的追捧。
從洗衣裳、到沐浴潔身、再到洗髮,諸多新用途的開發,使得肥皂的日益暢銷,相比於需求的高漲,肥皂的產量總歸有限。
非但供不應求,甚至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
非但尋常商鋪供不上貨,即便是宋家自己的商號,也不得不限量銷售。每人限買兩塊,即便是如些,也不見得天天有貨。
“東家,趙掌櫃又派人來催了,問下批貨什麼時候送過去。”
人不過剛進廠,肥皂廠的主事李銘東便迎著施奕文說道。
“這倉庫裡還有一批已經放了13天,我看成色已經差不多了,要不然……”
“不行!”
施奕文毫不遲疑的否決道。
“熟化的時間不夠,肯定不能出廠,咱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肥皂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皂化,只有充分皂化肥皂才會更細膩,如果等不及,在短時間內用上肥皂的話,很快它就會變成一團米粥一樣的粘稠物。
熟化是個必須的過程,否則肯定會把自己的招牌給砸了。
“東家所言甚是,是我太心急了,差點犯下大錯。”
李銘東連忙揖道。
“嗯,這熟化的時間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提高產量、擴大生產。”
進入生產車間,看著工人們站在鐵鍋上方不停的攪拌著肥皂液,現在鐵鍋都被施奕文換成了鐵桶,同樣口徑大小的鍋,容量增加了整整一倍,不過即便是如此,產量仍然很有限。
“關鍵是增加鍋的數量,現在有十六口鍋,再增加鍋的數量,就需要增加工人……”
盯著那些站在灶前,用懸空的推杆攪絆著油脂的工人,這是工人自己進行的改進,最初只是工人拿竹杆攪絆,費時費力,後來一個工人借鑑磨豆漿的推杆和石磨,將磨盤變成攪杆,然後推動推杆就可以完成圓周攪絆,如此便省了大半人力,不過,即便是如此,這總歸也是人力。
“要是用水力呢?”
想一旁的秦淮河,施奕文的眼前一亮,立即對李銘東吩咐道。
“李主事,咱們這有會造水車的工匠嗎?”
水車在南方很常見,很容易尋到的工匠,不過只用了一天功夫,一臺水車便在幾個木匠的製作下製成了,真正複雜的並不是木製的水車,而是整個傳動系統,儘管可以用木材替代,但施奕文還是特意從空間裡弄來了成套的軸承,其實也就是幾輛公共腳踏車的軸承而已,並且設計了一套傳動系統。
傳統系統的部件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全部完成,而此時,水車已經在河邊安裝好了,在施奕文的指揮下,那套看起有些複雜,但實際上極為簡單的傳動裝置,很快就安裝好了。
“施東家,您這鋼軸可真是好東西啊!”
又一次,趙老四瞧著水車上的鋼製軸承,讚歎道。
“昨天試車的時候,那水車轉的像是飛似的,那麼精巧的東西,不知是那家鋪子的手藝。”
問出這個問題時,趙老四看似憨厚的目中閃過絲狡黠的目光,那個拿在手裡轉得像飛速的軸承,著實讓他驚訝,作為工匠的他,一眼就看出那東西的用處極廣,所以才想打探出是什麼地方造的。
“一般人肯定是造不出來的。”
施奕文笑道。
“而且價格不菲,不過,還有其它簡單些的軸承,要不然回頭我繪出圖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