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4 頁)
一眾大臣雖是心有不願,卻也不敢再說,只得眼睜睜的看著戟陣衝過來。
匈奴竟然沒有放箭,周陽大是意外。
戟陣雖然威力巨大,可是,全是步兵,在匈奴射程範圍的時間會很長,至少要經受十輪以上的箭矢,雖然盾牌保護,代價會很大。
匈奴不放箭,周陽命令漢軍也不放箭,免得引來匈奴的報復。
戟陣不斷推進,看看差不多了,周陽手中的令旗猛的揮下,戰鼓聲驟然急促起來,鼓點如雨。
“漢軍威武!”
漢軍吼著戰號,開始奔跑起來。雖是在奔跑,卻是陣勢不亂,依然整齊。
十幾萬漢軍,和十幾萬頭猛虎何異?這一奔跑起來,那還了得?聲威之雄壯,遠遠超出人的想象,比起騎兵的馳騁,絲毫不遜色。
軍臣單于暗暗點頭,微露讚許之意,這個周陽治軍很有一手,能把漢軍訓練成這樣,不賴了!
可是,任你再厲害,能拿大匈奴的騎陣如何呢?那可是大匈奴的騎陣,大匈奴的看家本領呀!
就在軍臣單于轉念頭之際,戟陣已經衝到近前了。匈奴發一聲喊,揮著彎刀,對著戟陣衝了上去。
兩片浪潮洶湧澎湃,朝著對方湧去。
兩軍以攻對攻,就象兩座大山一般,轟然相撞。
在相撞的剎那,出現一幕奇觀,軍臣單于瞳孔猛的一縮,一臉的震憾之色,還帶著不解與迷茫。
一百六十八
不僅軍臣單于難以置信。匈奴一眾大臣,誰個不驚訝?
因為匈奴的騎陣敗了!
匈奴的騎陣,聞名天下,東胡、月氏、漢軍,在匈奴的騎陣面前,只有捱打的份,那是匈奴的驕傲,是匈奴的看家本領,竟然連這都敗了,誰能相信?
更別說,打敗匈奴騎陣的是步兵,還是在進攻之中打敗的。
步兵防守,憑藉堅固的陣勢,打敗匈奴,匈奴遇到過。可是,步兵在進攻中打敗匈奴騎兵,還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若是漢軍用弩陣把匈奴騎陣打敗,匈奴君臣一點也不覺得奇怪,畢竟弩是騎兵的剋星,敗在弩陣手上,沒什麼好驚訝的。
偏偏打敗騎陣的是一直處於劣勢的步兵。這太難以讓人接受了。誰相信鹹魚會翻身?
軍臣單于嘴巴張了老一陣,這才驚訝的道:“這是怎麼回事?”
對這個問題,誰又能解釋呢?就是對漢朝非常熟悉的中行說,也是無法解釋。
騎兵的馳騁固然可怕,但是,騎兵與騎兵之間,得有一定的距離,象影視劇中那般,人挨人的馳騁,那是追求視覺衝擊效果,並不是真實的戰場。要是騎兵與騎兵之間沒有足夠的距離,那會發生碰撞,會引發混亂。
與騎兵正好相反,戟陣中的漢軍卻是人挨挨人,只要有一點點距離,不發生碰撞就行,因為人比馬靈活。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往往一個匈奴要面對三五個漢軍。這還僅僅是橫向來說,戟陣是梯次配次,有不錯的縱深。把縱深的漢軍算上去,一個匈奴就要對付十幾二十個漢軍,也就是十幾二十枝長戟。
在如此之多的長戟面前,誰能對付得了?一旦撞在一起,吃虧的肯定是匈奴。
匈奴是衝過來的,在即將相遇時,漢軍把戟斜向前指,戟的尾部拄在地上。匈奴衝擊力越強,受到的殺傷越猛。
前面的戟只要讓匈奴的衝鋒受挫,後面的戟就刺了過來。如此一來,匈奴就是傷上加傷,一個人往往是給捅出好幾個十數個窟窿,要想不死都不行。
若是匈奴不衝鋒,站在那裡等漢軍衝上來,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漢軍會把十幾枝甚至更多的戟集中在一起,對著一個匈奴捅去。在一叢長戟的狠捅之下,匈奴能活命嗎?
結局是不言自明的。
匈奴的衝鋒受挫,漢軍甩掉戟上的屍體,長戟斜向前指,排著整齊的隊形,又衝了過來。
一望之下,只見不計其數的長戟好象無數條毒蛇,狠狠的鑽進了匈奴的身體,不論是人,還是馬,觸之即亡。
若匈奴有長矛或戟這樣的長兵器,還可以憑藉戰馬的衝擊力進行對攻。問題是,匈奴沒有這些長兵器。只有彎刀,根本就夠不著漢軍,就給漢軍捅死了。
在戟陣的攻擊面前,匈奴根本就無法抵擋,不敗能行嗎?
戟陣中的漢軍,不象海潮,倒象一堵銅牆鐵壁,凡是給掃過之處,匈奴紛紛後退。
“漢軍威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