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 頁)
可是,朕把醜話說在前面了,若你們仍是象以前那般,畏懼匈奴,那就不要怪朕不留情了。”
群臣靜默,不敢說話。
“這些新人,朕把你們招攬來,不是讓你們吃飯,消耗朝廷的俸祿。”景帝掃視一眼董仲舒他們:“朕是要你們辦事的!你們一定要奉公守法,清廉自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
“謝皇上教誨!”董仲舒他們領訓。
訓話完了,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給他們派事了。這可是大事,大臣們屏住了呼吸,緊張的打量著景帝。
二百四十九
這一刻,宣室殿靜悄悄的。針落可聞。
就在群臣的緊張中,景帝道:“申公,你負責軍制。”
“諾!”白鬚飄飄的申公上前一步,領命了。
群臣很是奇怪了,周亞夫身為太尉,這修改軍制一事,是他的份內事,怎麼又派給了申公呢?
“申公博學多才,通曉百家之學,把這事派給你,朕放心。”景帝掃視一眼群臣道:“你們都說前朝殘暴,仁義不施,前朝的軍隊是虎狼之師。可是,這數十年來,若是大漢有這樣一支虎狼之師,還會有平城之辱,高後之恥嗎?虎狼之師好啊,可以讓敵人聞風喪膽。當年,山東六國打不過秦國,就罵秦國殘暴,罵秦軍是虎狼之師。若是匈奴哪天這樣罵大漢之軍,朕當痛飲百杯!”
這話很是驚人!
數十年來,秦朝雖不如後世那般給罵得一無是處,也是罵聲不絕,罵其不施仁義,罵為暴秦,罵秦軍是虎狼之師。景帝竟然公開讚揚了秦朝,讚揚了秦軍,群臣要不是親耳聽見,還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想想,也是這個理,若是這幾十年來,漢軍有秦軍那麼能打,能打得匈奴破膽,就是給罵為虎狼之師又能怎樣?
“皇上聖明!”周陽對景帝這番驚人之語非常贊同。
“皇上所言極是,前朝雖有殘暴之事,前朝之軍雖是虎狼之師,卻不失為一支能征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強悍之師!”申公年老成精的人物,能言善辯,一通話說得週週正正,讓人無懈可擊:“前朝能席捲天下,掃滅六國,並非無因,其軍制便是其最大保障。大漢當借鑑其長處,成大漢軍制。”
秦朝雖給罵得很厲害,卻是“漢承秦制”。漢朝的很多東西,都是承襲秦朝的,包括漢朝的禮儀也是叔孫通根據秦朝禮儀制訂的。申公這說法,儘管有人不太贊同,卻是無法反駁。
“前朝之民,聞戰則喜,這才能掃滅六國,一統天下。”景帝微一頷首:“若是大漢的百姓,跟你們這些朝臣一樣,聽說匈奴打來了,就嚇得快尿了,大漢還不知成什麼樣呢?軍制就要這麼制訂。”
景帝的聲音很高,群臣卻是不敢反駁,羞愧的低下了頭顱。以往,他們的頭顱可是高昂著呢,如今不得不低下了。
“周亞夫,你是太尉,這事本該你來辦。可是,你這人,打仗有一套,說到這種筆墨之事。非你之所長,你就不要念著了。”景帝衝周亞夫道。
周亞夫打仗拿手,拿筆象拿刀,要他來制訂軍制,還真是大問題。自家事自家清,周亞夫哪敢有異議。
“董仲舒,你倡導辦學育人,推舉茂才,想法很好。”景帝看著董仲舒,給他派事了:“朕要在大漢大舉辦學,不僅僅是要教會百姓讀書識字,還要教會百姓技藝之學。你主張推行儒學,可是,光有儒學不行。大漢這麼大,百業之才皆要有,讀書的要有,種地的要有,打鐵要有,制軍械的要有。不僅要會,還要精通,還要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長漢後浪推前浪,一浪蓋過一浪,一代才比一代強,大漢才能長盛不衰!”
董仲舒的策論裡面,就有不少辦學的主張。可是,他主張推行儒學,有周陽在。他這一策豈能推行?
就是景帝也不太贊成。景帝這幾天看了百行百業,為各式各樣的技藝所震憾,要不是周陽力主,他不會把這些人才招集起來。哪裡想得到,一看嚇一大跳,這些技藝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而漢朝卻是離不開。
是以,景帝更加贊成周陽的主張,要在漢朝大舉辦學,鼓勵百業之學。
這事還真得找一個人來管理,董仲舒非常合適。為這事,景帝找董仲舒面談,董仲舒先是力主推行儒學。等到景帝把周陽的想法告訴他後,董仲舒啞口無方了。周陽的想法一旦實現,漢朝之強盛可想而知。
董仲舒這人明裡是儒生,實際上是個法家之士,懂得權變之道,思慮之後,接受了周陽的主張,決心在漢朝推行教育,把辦學這事做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