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頁)
得有些遠了。自高祖之時,大漢就一直在爭論一個問題,那就是與匈奴這一仗,是大打還是小打。小打,只在邊境上狠揍匈奴一頓,就象周陽你如今所做的一樣。你打敗了匈奴,匈奴肯定要復仇,要來進攻大漢,我們可以象今年這樣,依然在邊境上打,不去攻打匈奴的腹心之地,這就是小打。”
略一停頓,景帝接著道:“小打有小打的好處,那就是代價小,國力損耗不大,傷亡不重。可是,我們只能在邊境上打,最多就是偶爾深入匈奴的腹心之地滋擾一番。雖是把匈奴打疼了,卻不能徹底解決匈奴,匈奴會舔好了傷口,再回過頭來打大漢。”
扳著手指頭,一筆一筆的算:“趙武靈王大破匈奴於河套,李牧大敗匈奴,前朝的蒙恬更是大破匈奴五十萬之眾,匈奴躲到漠北去,舔好傷口,再回過頭來打大漢。周陽你今年打敗了匈奴,大漢雖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可是,這依然是小打。”
周陽不住點頭,大是贊成景帝的剖析。匈奴是數度敗於華夏之手,卻數度死灰復燃,原因就在於,華夏是小打,沒有大打。
“大打又是什麼呢?那就是打匈奴的腹心之地!”景帝虎目中精光四射,右手重重敲在短案上,發出“砰”的一聲響,雙眉如劍,氣勢威猛。
微一停頓,景帝接著道:“若是把匈奴比為一隻鷹的話,這隻鷹老是要來叼小雞,要怎樣才能不讓鷹來叼小雞呢?是天天守著小雞?”
“打鷹的巢!”周陽右手一握拳,神采飛揚,聲調很高,很高。
“對!”景帝右手重重拍在短案上,聲調有些尖細:“就是要打匈奴的巢!守著小雞,那是笨人的辦法!”
要是打匈奴的巢,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匈奴,這是何等的振奮人心,周陽的血液又沸騰了,雙手不由自主的握緊了拳頭。
不僅周陽激動,就是景帝也是激動萬分,胸口急劇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過了許久,景帝吸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要想打匈奴的巢,就需要騎兵,需要雄厚的國力,要付出的代價很大,傷亡很高很高。可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匈奴沒有死灰復燃的機會!永遠不會威脅大漢!”
緊緊的揮了揮雙拳:“是大打,還是小打,數十年來一直困擾著大漢。先帝沒有定論,朕苦思多年,也沒有定論。直到今年年初,朕看到一個人的遺書,方才下定決心,要徹底解決匈奴問題!要打匈奴的巢!要讓匈奴永遠不能威脅大漢!”
聲音並不高,卻是自有一股威勢!
周陽聽在耳裡,彷彿萬千個焦耳轟響於耳際,聲威駭人,大氣磅薄!
匈奴與華夏是世仇,歷經數百年的廝殺,縱有趙武靈王、李牧、蒙恬這些大勝仗,卻沒有一個人說出如此有氣勢、有決心的話語!
周陽那感覺是字字如雷!聲聲驚人!
讓人熱血沸騰!
景帝的雄心,大漢帝國的雄心,在這一刻,展露無疑!
君臣二人處於激奮之中,誰也沒有說話。
過了許久,激奮稍卻,景帝這才道:“你提出趁匈奴新敗之際,出兵河套,一舉收復河套。這想法很好,朕也怦然心動。可是,朕從全域性著眼,要你罷兵,就在於河套之地很重要,光收回來還不行,需要守住,要把這裡建成美好的家園。將來進攻漠北、狼居胥山,就要從這裡出發。如今,打下來容易,守住難,因為我們的騎兵不多。與其把大量的錢糧用在與匈奴的爭奪中,還不如先不動河套,訓練騎兵,為打匈奴的巢做準備!”
周陽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一回事。若要打匈奴的巢,景帝的決策是對。周陽點頭贊同,問道:“皇上,是誰的遺書?”
“一定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名士!”
提出攻入漠北的構想。此人富有豪情,具有人所難及的雄心壯志,還對科技、文明有著獨到的見解,這樣的人,必然是名士,還是大名士,周陽很想知道他的大名,聲調有些高。
“名士倒是名士,就是名聲不太好!”景帝微微一笑,打量著周陽,故意放慢語速,有意吊周陽的胃口。
“不僅沒有好名聲,還給人罵為殘暴不仁。”景帝很是享受的打量著周陽那副急切樣兒。
“呃!”周陽嘴裡發出一陣磨牙的聲音,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一個人,很是驚訝:“是,是他!”
“沒錯!”景帝點頭贊同:“就是他!始皇!”
名滿天下,而又沒有好名聲,給人罵為殘暴的,只有秦始皇一人了,別無他人。這不難猜。可是,當景帝說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